中新网长沙9月27日电 (付敬懿 李林)高庙遗址保护与利用研讨会27日在湖南长沙举行,来自十余个省份的考古研究机构代表和高校考古学者代表齐聚一堂,围绕高庙遗址保护与利用等多个方面进行研讨,并达成共识:高庙遗址是中华文明起源时期重要遗址之一,建议按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标准,迅速大力推进该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9月27日,高庙遗址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在湖南长沙举行。 李林 摄高庙遗址位于湖南怀化洪江市,分布面积30000余平方米,主体遗存属新石器时代,为典型的贝丘遗址,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入围“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终评项目名单。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三次对高庙遗址进行科学发掘,出土大量的石器、陶器、骨器、玉器(少量)和60余种水、陆生动物遗存,以及包括白陶在内的表现宗教题材的精美陶器。据浮选所获稻壳和土壤水稻硅质体等遗存证实,当地最迟在距今7400年左右已有稻作农业。
高庙遗址出土的陶器。 李林 摄高庙遗址保护与利用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一到第四阶段首席专家王巍通过视频发言称,高庙遗址的发现和高庙文化的确认,在中国百年考古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展示了在大溪文化之前长江中游史前文化的一个面貌,能够揭示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就工作中针对文化遗址公园的建设理念进行了经验分享。他表示,当下考古遗址要加强考古调查,更广泛地进行考古调研,更加注重保护规划的编制,同时加大学科研究联系,立体地进行发掘,要多个搞不同历史段落的考古人一起参与,加大多学科的研究,促成大量的多学科、跨学科研究融入,加强团结协作能力。
考古研究机构代表和高校考古学者代表会下实物观摩高庙遗址出土文物。 李林 摄经过会下的实物观摩与会上的学术研讨,代表们达成《高庙遗址保护与利用共识》:高庙遗址延续近三千年的丰富文化堆积,建立起了沅水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的框架。以白陶为指征的文化因素从沅水山地起源,向外传播、扩散,影响到淮河以南的大半个中国,对中国史前及后世精神文化的形成影响深远。
高庙遗址出土陶器上的以獠牙兽面、凤鸟、八角星和太阳为主要母题的戳刻纹饰图案,是我国史前人类的艺术经典和思想宝库,也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艺术高峰,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核心元素的构成具有重要价值。
高庙文化分布于河谷和平原山前地带,生业经济兼具狩猎采集和稻作农业两种类型,是长江中游史前农耕社会饭稻羹鱼的典型代表,为考察中国稻作农业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证。
与会专家认为,鉴于高庙遗址的重要性,建议怀化市按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迅速大力推进该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同时加强与周边的安江农校纪念园等重要文物资源的统筹,使其早日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名片。
张远松表示,怀化坚持“让文物活起来”,整合高庙遗址和安江农校两地农耕文化资源,努力打造湖南农耕文化旅游名片。 李林 摄中共怀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远松表示,怀化坚持“让文物活起来”,整合高庙遗址和安江农校两地农耕文化资源,建设安江农耕文化旅游区,努力打造湖南农耕文化旅游名片。规划建设农耕文化博物馆、高庙遗址博物馆,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保护展示工程项目,向国家发改委申报世界杂交水稻发源地文化展陈宣教工程项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