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使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蓝狮平台官网注册重新定位共青团工作在高校育人过程中的基本职能,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有效运行的时代范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创新
一直以来,高校共青团坚持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工作方向,紧紧围绕育人中心工作,为培养青年人才做出了切实的贡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当代青年大学生群体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特点,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重新定位共青团工作在高校育人过程中的基本职能,蓝狮注册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有效运行的时代范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和建设面临新的挑战。从国际形势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交往日趋加深,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追求更趋多元化。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放弃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蓝狮平台怎么注册?把大学生作为争夺的重要对象,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渗透,西方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各种思潮对青年学生造成了消极影响。从国内环境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价值目标、价值评判、价值实践等带来深远影响,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使得高校团工作更艰巨。从高等教育改革看,现代大学自治理念的广泛传播、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产业化,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从高校共青团自身看,部分基层组织不健全、基础弱化,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普遍存在。从青年大学生看,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对青年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交流方式和聚集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蓝狮登录网址政治意识表达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如何实现对团员青年的广泛联系和有效覆盖,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引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深刻地融入大学生思想之中;如何找准切入点,提高在大学生就业创业环节的服务力;如何从大学生普遍性的成长需求和维权诉求入手,更好地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等;都是摆在高校共青团组织面前的新课题。
二、高校共青团工作职能的重新定位
中国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的性质决定了团的性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共青团顺应党的要求和时代特点的变化,其基本属性的具体内容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共青团的根本职责所在[1]。胡锦涛总书记2008 年6 月14 日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在新形势下推动共青团事业提出新的要求,强调要全面履行职能作用,着眼新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提高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要大力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2]。这就深刻揭示了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职能定位,为做好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在高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大格局中,高校共青团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和任务。高校共青团在工作对象上90%以上的大学生都是共青团员,具有很高的组织覆盖率和强大的群众基础;在工作定位上应坚持以育人为本,把服务学生成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内容上,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以基层团组织建设团结凝聚青年学生,以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建设服务青年成长成才需求。因此,高校共青团工作职能可以集中归结为育人职能,即服务、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才。可以说,什么时候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都离不开共青团,什么时候团组织成为青年学生和谐发展的心灵家园,高校共青团就真正实现了党的教育目标;相反,如果共青团组织及其开展的活动不能切实服务青年的成长成才需求,高校共青团就脱离了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轨道。
三、高校共青团工作有效运行的范式创新
面对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适应党的事业发展需要,顺应广大青年期望,履行好团的根本职责,必须把握现实突出问题,积极推进团的建设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团的自身建设。高校共青团要从加强团的能力建设和保持团的先进性出发,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团的各项工作职能。同时,要根据形势发展和大学生实际需求的变化,不断强化和完善工作职能,探索和开辟新的工作项目[3]。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有效运行,应当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服务领域、创新活动载体、创新组织机制、创新工作作风,不断开创高校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1.创新工作思路,从基础走向转变
良好的工作思路是做好共青团工作的基础,思路清晰,能促使共青团工作目标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并能整合共青团工作的各项资源,使共青团工作的目标得以实现。当前,创新工作思路要统筹考虑学校育才要求、青年成才需求和社会用才诉求三者之间的关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学生,夯实青年学生思想基础,引导青年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引导的目标上,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二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这就要求以新思维推动新实践,努力在工作指向、工作力量、工作方式等方面推进“三个转变”。
一是在工作方向上,从“我们让青年学生做什么”向“青年学生需要我们做什么”转变。当代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选择更加多样、群体结构更加多元、需求更加广泛,这就要求高校共青团从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把青年学生满意不满意作为开展工作、评价工作的标准,尊重青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创造环境。二是在工作布局上,从团组织单一运作向联合各部门转变。要跳出就团论团、就部门论部门、就条线论条线的框框,摆脱团组织“单打独斗”、“唱独角戏”的局面,建立健全工作资源整合的统筹联动机制。三是在工作方式上,从命令走向互动。要采用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各项活动,提高活动的知识、技术和文化含量。要改变传统、单一的工作方式,转变单纯依靠灌输说教、行政命令的工作手段,以项目化管理的理念谋划工作,以市场化运作的手段整合资源,以社会化参与的机制形成合力,不断赋予高校团工作新的内涵。
2.创新服务领域,从传统走向延伸
大学时期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为青年学生提供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是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客观需要。一是工作对象要更加广泛。多年来,高校共青团把服务重点放在优秀学生群体和后进特殊学生群体这“两头”,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但必须看到,广大中间学生群体是青年学生的主体和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广泛覆盖全体青年学生、通过同龄人带动同龄人形成影响,是当前做好高校团工作的必然选择。要在继续注重抓好“两头”的同时,更加注重服务“中间”,努力走出一条让“中间”群体真正成为“中坚”力量的团工作开放运行之路。二是工作手段要更加丰富。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广泛普及,青年学生利用新兴媒体捕捉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思想、愉悦身心,被称为“网络一代”。要在发挥好面对面交流、手把手帮助等传统服务方式的基础上,建立“键对键”网上服务,善于运用QQ、飞信、手机报等现代信息技术,使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成为开展高校团工作的新平台。三是工作内容要更加多样。当代青年学生既注重物质需要更注重精神需求,既有群体性的愿望更有个性化的渴望。团组织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通过科技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户外拓展、创业实训等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社会适应、持续发展和国际交流能力,不断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多样性和实效性。
3.创新工作载体,从继承走向突破
举办既有思想性、教育性又有趣味性、参与性的活动,是开展高校团工作行之有效的好载体。要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打造更多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时代特色的活动品牌,使高校团工作充满生机、富有活力。首先,要围绕中心工作建载体。坚持活动围绕中心搞、内容围绕中心定、形式围绕中心走,开展形式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把党的“大道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小道理”,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其次,要围绕学生需求建载体。要深入了解当代学生在思考什么、喜欢什么、追求什么、需要什么,找准学生的兴奋点,通过开展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各种活动,最广泛地吸引青年学生参与。其三,要着眼社会关注载体建设。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年学生特别是“80后”、“90 后”是家庭的宠儿,同时社会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期待。在2008 年特大雨雪灾害和地震灾害面前,在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和志愿服务中,广大青年学生表现出理性爱国、目标远大,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勇于承担、敢于负责的良好品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许,被冠以“鸟巢一代”的美誉。高校团工作要抓住社会的关注点,找准青年活动的切入点,使团工作的“追逐线”始终紧跟社会的“需求线”,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抓住五个载体建设:一是管理载体;二是文化载体;三是活动载体;四是大众传媒载体;五是组织载体。
4.创新组织机制,从偏重走向并重
团的基层组织是团的根基,是团的一切工作的基础。在组织动员青年学生方面,要着力探索组织化动员机制与社会化动员机制相结合的新方式。一方面,要坚持开展并不断深化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新的社会化动员机制。另一方面,要以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为基础,积极探索和强化共青团的组织化动员机制,比如利用网络建立组织、抓住青年学生的兴趣建立组织,建立各类协会进而建立团组织等。
高校共青团能否履行好根本职责,能否最广泛地吸引和凝聚青年,关键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随着后勤社会化的推进和学分制、主辅修制、弹性学制的实施,大学生出现了“同学不同班”现象,班团组织的凝聚力减弱。学生基于共同兴趣爱好而建立的自组织,活动内容广泛,方式灵活多样,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高校向多园区办学、一校多区、规模化方向发展,大学生分布社区化和住宿公寓化给共青团原有的组织体系、活动载体和运行机制提出了严峻挑战。高校共青团要改变过去单一依托党政的班团组织体系,加快推进党团组织进公寓、进社团、进学生社区、进网络,大胆探索公寓建团、社团建团、社区建团、网络建团,延伸工作手臂,扩大组织覆盖,不断增强团的生机和活力。
5.创新工作作风,从眼前走向长远
高校团干部在工作作风上要做到思想务实、措施切实、作风扎实、成果真实,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正确处理内容和形式、突击与长久、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做到工作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成果;要通过抓活动、社团、网络、骨干、实践的“五抓”工作模式,把团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深,体现形式多样化、载体有形化、内容生动化、效果显性化,显示时代性、把握规律性、突出创造性。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潜心学习,真抓实干,在大学生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上、朝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方向上使劲,做到服务大局有新贡献、服务青年有新作为、团的建设有新发展。当前,高校团干部要坚持“与党同向,与时代同步,与改革同进,与青年同心”的原则,做到“五勤”、“五干”,即脑勤、眼勤、手勤、腿勤、耳勤;想干、肯干、能干、巧干、实干;要走出“不怕青年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误区,着力倡导团干部戒浮求实、戒躁求静、戒糙求细、戒奢求俭。高校共青团干部要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刻苦学习,勤奋工作,自觉奉献,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在奋斗中充实自己,在创新中提升自己,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