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精英蓝狮注册:关于新时期共青团凝聚民间

2022-09-01 11:14 admin

 

 
从2005年开始,蓝狮注册登录《南方人物周刊》每年评选一届十位青年领袖,至今已过五届。如果说,“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的评选是共青团(青联)作为体制内代表“官方”认定标准,对当下青年精英的一种肯定和褒奖;那么,从某种意义上看,《南方人物周刊》的青年领袖评选则是一种来自民间立场的对青年领袖的认定和评价。
 
民间立场认定青年领袖,其寻找方向首先指向的是“体制外”的民间青年精英。《南方人物周刊》的青年领袖的评价结果与“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的评选大相径庭,其评选的五十位精英候选人涵盖了政届、商届、学届、媒体、体育领域,但评选出的“体制内”或者说带有“体制色彩”的精英并不多,并且根本没有注意到团干部。一些评论认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是“很传统很正经的‘杰出青年’”,而《南方人物周刊》青年领袖则是“很流行很八卦的‘青年领袖’”[1]。虽然“杰出”和“领袖”并不是同义词,《南方人物周刊》的评选也并不完美(这点《周刊》本身也承认),但是,《周刊》的评选结论确也透露出一个现实:民间青年精英在崛起并成长,他们对青年有巨大的影响力。
 
青年领袖对青年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甚至会对青年发展方向产生示范效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共青团作为青年组织,要凝聚青年,要达到“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研究青年领袖的生成规律,团结民间青年领袖是一道绕不开的门槛。本文希望就此提出一些分析和思考。
 
一、新时期民间青年领袖的生成及其特点
 
这里先在概念上对本文所谓民间青年领袖进行界定。本文所谓的青年领袖,并不仅是指青年的领袖(青年的领袖可以是青年人,也可以由中年人、老年人来担当),而是指那些有能力领导青年,能够对青年产生重要影响,在某种时空条件下能够带动青年进行集体行动的青年人。简要的说,青年领袖,一要是青年,二要有影响力。
 
当下时代的青年领袖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那些在体制内,由于工作岗位的缘故,有影响力的青年个体和群体,例如体制内的青年企业家,负责青年工作的共青团干部,蓝狮平台合法吗?政府机关中某一位青年领导等等;另一类则是那些主要不是依靠体制内组织系统,而是依靠个人行动,在青年中有影响力的青年个体和群体。他们大部分是体制外的工作者,如市场中一些经商成功人士,社会中的青年社会活动者、青年自组织的组织者等等,也有一部分工作在体制内,影响在体制外,其影响力主要不是来自于组织的授权。例如某位青年教师经常上网发表言论,作为意见领袖出现,有很大的影响力;再如某位经济部门公务员经常在工作之外组织青年活动,在青年中有影响力。故而,本文所定义的民间青年领袖,特指那些在某种时空范围内对青年产生重要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主要不是由其所在单位组织科层制所赋权的,而是依靠青年个体或群体本身能力及其市场、社会行动而获得的那类青年精英。这类精英在当前情况下,产生渠道越来越多,分布范围越来越广,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值得引起相当的重视。
 
1.民间青年精英产生渠道越来越多
 
近些年来,民间青年精英的崛起和成长与我们国家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社会空间的扩展和发育是悉悉相关的。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国家办市场,国家办社会,国家通过“单位制”垄断了社会上几乎一切的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年个体要成才,必须要靠国家和单位的培养和推动。而现今,市场和社会空间的发育和发展,所带来的则是对国家垄断资源局面的打破,资源配置方式由国家掌握变为了依靠市场和社会固有的运行规律进行。由此,个人成长所需的资源的获取,不再完全依靠国家,个人只要真正有能力,完全可以凭借自身能力,借用市场和社会的资源为个人发展助力,实现一些自己的想法。由此,民间青年领袖产生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青年领袖可以通过经商成才,可以通过网络成名,可以通过组织活动展现自己,甚至可以通过选秀产生影响。并且,我们还可以预计,越来越多的青年领袖还会通过其他各种新的渠道成长起来。
 
2.民间青年领袖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广
 
以往我们通常把领袖概念狭义化,将领袖等同于政治领袖,但是,当民间青年领袖由市场和社会催生以后,从青年精英的特征分类来看,青年领袖的类别越来越多样化。青年领袖不仅包括了原来意义上的体制内的青年政治领袖——那些在政府机关工作,特别是从事青年工作的有影响力的青年——还产生了许多其他类别的青年领袖,包括:(1)经济型领袖,指一些成功的青年企业家、创业者、CEO,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他们对青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2)知识型领袖,指那些成为青年效法对象的青年科学家或才俊,其声誉影响力也不容小视;(3)舆论型领袖,主要指青年评论家,他们或是热衷于经济社会评论的青年学者,或者是作家、自由撰稿人,他们在报刊、网络上发表相关舆论,通过文字言论影响青年对事物的看法和价值判断;(4)群体型领袖,主要是那些青年社会自组织的组织者,他们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热心于各类组织活动,有的甚至发起成立NGO,专职从事社会活动的组织、宣传、招募工作。总之,民间青年领袖的生成渠道越来越多,使青年领袖的类别越来越多,分布范围越来越广。
 
3.民间青年领袖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当民间青年领袖成长起来以后,对青年领袖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变化。领袖开始从组织的“封官”,“高、大、全”标准下的典型青年塑造,回归到了社会影响力。一方面,处于现实生活中的青年人不再那么热衷于“高、大、全”的人物,更多的关注于朋辈群体。民间青年领袖相关成绩的取得,并不来自于国家资源的赋予,而是自己对市场和社会资源的开掘和努力,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和条件创造,这给予许多青年成才启示,不同的个体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奋斗目标、自身性情,选取经济活动、文化生活、网络社会等不同方面有影响的青年作为自己的榜样,甚至是偶像。另一方面,民间青年领袖本身也越来越注重自身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号召力,他们越来越多地通过著书立说,参加电视节目,撰写自传或请人(授权他人)撰写传记,发表言论,组织活动去塑造自己的形象,去影响青年。领袖塑造不再是“被塑造”的被动行为,而增加了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再加上新闻媒体商业化、网络社会崛起对此的推波助澜,民间青年领袖和青年群体的双向“建构”,使民间青年领袖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二、现阶段共青团凝聚青年领袖的困境和优势
 
实际上,针对民间青年领袖的崛起态势,共青团组织已经有所关注:所有的省级团委都设有统战部,作为青年联合会秘书处,团结了一些杰出青年;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联合会、十大杰出青年评选也给予了民间青年领袖许多机会。但是,这并不是说共青团在应对民间青年领袖崛起这一新态势上,已经做得很好。必须看到,共青团组织在这方面还面临不少困境。
 
1.共青团凝聚青年领袖存在的困境
 
(1)体制困境。虽然团委,特别是省级团委已设立了统战部门,但是,目前共青团的体制设计还没有与民间青年领袖的崛起相适应。一方面,统战部门的设立层面主要还是省级团委,到地市级层面,统战部门设立则并不完整,到县级层面,统战委员极少,并且统战部门目前的主攻方向还是传统意义上的那些青年经济精英、文艺精英、学术精英、政府部门的青年领袖、一些宗教少数民族代表等,而对民间青年领袖的群体型领袖(社会精英)、意见型领袖关注不够。另一方面,共青团目前面临机构偏小和大量青年事务处理的矛盾,越到基层,越有人手不够不感。很多县级市通常只有5 个左右编制,而面对的则是全县青年。要在处理大量其他青年事务的同时,再去团结民间青年领袖,颇有力不从心之感。
 
(2)气质困境。既然民间青年领袖的生成渠道多样化,不是依靠共青团,那么要他跟共青团走,则需要团组织的工作人员努力,要与他们交朋友,但是现实情况不仅是共青团的人手不够,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共青团干部与民间青年领袖之间存在气质矛盾。基层共青团干部年经,阅历不多,大多是学校毕业以后直接走向团的工作岗位,比起民间领袖,往往经历风雨少一些。并且,从公务员的选拔标准来看,从团干部选择把公务员作为自己职业的认知取向看,本身更强调正统性、立场性、稳重性,这样,团干部的个人的气质与民间领袖的气质存在差异,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技巧,要让一种气质的人去团结另一种气质的人,工作难度比较大。
 
(3)发现困境。这里的发现困境指的是,民间青年领袖成长渠道来自于方方面面,而团现有的机构架构还只能与部分青年联系,再加上人手局限,发现青年领袖的敏锐度还不够。
 
2.共青团凝聚青年领袖的优势
 
这些困境给共青团凝聚民间青年领袖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当然,在存在困境的同时,共青团作为人民团体,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凝聚民间青年领袖方面也有一些优势。最重要的两点优势体现在:
 
(1)合法性优势。共青团是我国最大的青年组织,是党政承认的人民团体。在可预见的时间范围内,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青年组织能够与共青团组织并驾齐驱,能有如此规模的专兼职人员、如此严密的规章制度、如此系统高效运转的组织体系和一批有传统有影响力的工作项目,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共青团这种青年组织的合法性、权威性是其它组织无法比拟的。正因为这样,与共青团这个全国有影响的合法性青年组织接触,取得支持,对民间青年领袖是有吸引力的。
 
(2)资源和平台优势。共青团拥有其他青年组织所没有的资源和平台,具有进行资源调配和资源交换的条件。从民间青年领袖成长的过程来看,也不见得是一帆风顺,不是想做事就能做成事,这就为共青团提供自身资源平台与民间青年领袖合作形成了可能。
 
共青团组织面对民间青年领袖崛起的这些工作困境和优势,是共青团团结民间青年领袖采取方式方法,出台有关政策的前提和出发点。
 
三、对共青团凝聚培育民间青年领袖的若干建议
 
1.更新观念
 
首先要认清工作定位,要从“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高度认识到团结青年民间领袖有重要性,更有中介性。团结民间青年领袖之所以重要,不仅仅在于民间青年领袖本身,而在于要通过他们来引导一批他们所联系的青年,从而帮助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工作要求。有了这样的定位作为指导,就不仅仅是简单地把团结民间青年领袖等同于加强青年联合会工作,多吸纳一些民间青年领袖,而是要创新手段和方法,推出相关举措措施。
 
2.创新体制
 
面对大量的民间青年领袖的崛起,共青团组织的体制还没有与之完全相适应。这种情况与民间青年领袖在青年中日益扩大的影响是不相称的。当前,一些地方党政组织已进行了组织格局的创新,在市委框架下成立了“社会工作党委”,在政府框架下成立社会服务局、社会建设办公室,如上海市成立了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上海市社会服务局,北京市设立了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在笔者看来,共青团也应当有所举措。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对青联扩容,增立青联的社会界别,专门团结那些社会自组织领袖,舆论和网络意见领袖;另一方面,则尝试建立相应的“团的社会工作委员会”或者“团的社会部”,以应对相关格局的变化。让社会工作团委通过项目联系民间青年领袖,并通过民间青年领袖去联系活跃青年。
 
3.吸纳青年领袖
 
团组织可以尝试从民间青年领袖中选拔基层团干部。前文已经指出,一方面,民间青年领袖影响巨大;另一方面,政府社会改革的方向是“小机关,大社会”,团组织人手不够。因此,蓝狮官宣:笔者建议可以从民间青年领袖中选拔基层团干部,以解决此两难问题。但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凡进必考”,相关《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了任职条件,除了破格提拔以外,直接选聘青年领袖担任领导岗位的机会不多。作为变通,我们可以让那些有兴趣从事团工作的民间领袖先做兼职团干部(如兼职副书记),给予他们空间平台。这样,一方面,既联系了大量的青年,另一方面,又把一些民间青年领袖纳入进了团的范围,也具有示范效应。
 
4.培养精英
 
自己发现和培养青年领袖,是共青团应对民间青年领袖崛起这一挑战的重要方法。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要从源头特别是从大学生抓起,培养跟团走的青年精英。一方面,共青团要加大对大学生的关心,要在让青年还是大学生时就养成跟团走,有事找共青团的习惯,这样,既使这些青年到社会上成功了,也不会“不见”共青团;另一方面,则要瞄准有潜力的大学生,花力气去培养他们成为青年领袖,共青团在这方面已做了一些尝试,例如建立各级“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但在跟踪举荐,促进这些大学生的后续成长,使他们真正成为对青年有影响的青年领袖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5.加强研修
 
加大对民间青年领袖的研究,蓝狮登录注册并总结相关工作方法。团结青年民间领袖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项有难度的工作。共青团团干部与民间青年领袖在气质上不完全相同,就应当加强对民间青年领袖的研究力度,并通过专题研究的方式全面了解民间青年领袖的特点和思想动态,总结有效的工作方法,以加强团结工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