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共青团工蓝狮注册作中吸引和凝聚青年—

2022-09-01 11:17 admin

 
在基层共青团工蓝狮注册作中吸引和凝聚青年——以高校为例

 
中国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承担着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重任[1]。这一光荣使命的实现,有赖于共青团组织牢牢把握住两个基础:一个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一政治基础;一个是“青年”这一群众基础[2]。
 
团的不同组织层级,在实现团的功能上有不同的侧重。团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处于共青团与青年的边界上,最直接地面向青年开展工作,是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责的主要载体,实现各项功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团的全部活力的根本标志[3]。牢固确立共青团工作的群众基础,最根本的出路就在于切实增强基层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
 
一、社会变迁的时代背景
 
当代大学生群体作为“80 后”“90 后”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而成长。近三十年来我国经历的改革开放,不仅是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社会制度的调整和社会结构层面的革命,更是整个社会精神领域,特别是价值观上的巨大转变[4]。
 
在这次巨大的社会变革中,蓝狮注册登录青年无疑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他们在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上的巨大变化向传统的共青团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这种挑战,最集中地体现在基层共青团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上。比如,在大学生群体“全民皆团”的情况下,同学的团员意识比较淡薄,对团组织内心的归属感有所减弱;在学生社团“百团大战”的局面下,共青团组织还缺乏吸引同学的工作内容和动员方式;团组织的活动常常被青年认为是“轰轰烈烈走过场”,对青年的吸引力有所下降;理想信念教育经常是“自说自话”“上热下冷”,难于在基层搞活,更难于在同学中形成实效。“以前是共青团选择青年,现在是青年选择共青团”,“不怕团不跟党走,就怕青年不跟团走”,越来越多的基层团干部感到,动员同学参加共青团的活动越来越难,让同学在内心里认同共青团组织越来越难。
 
共青团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这种制约性与社会特定的经济方式有直接的联系。现有的共青团所有活动,均被框定在一个整体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一个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规范和机制又尚未完全建立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青年从政治人向社会人回归,社会开始分流国家协调资源的能力,经济与文化的力量可以与政治相制衡;同时,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引发了价值观念的分化和冲突,这就势必使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存在个别离心因素;而在青年群体之中,这种离心因素表现得就更为复杂和多样[5]。
 
二、青年变化带来的挑战
 
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社会转型时期青年学生的新特点,仔细对照共青团组织现有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从而有效把握矛盾的“症结”。从高校基层共青团工作的实践出发,笔者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需要探讨:
 
1.“多元思潮”对“主流取向”的挑战:当代青年学生思维方式多元化和行为方式个性化趋势明显,挑战了共青团组织具有明确政治取向的特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秩序的确立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一元主导的社会意识形态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年学生思想和价值取向多元化日益明显,他们不再认为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观点是惟一正确的,而是倾向于认为,大到社会的发展,小到个人的发展都有多种可能,重要的是按照自己的意志,独立地思考和决定自己的人生选择。需要指出的是,价值取向上的多元化绝不意味着反对主流价值取向;更多的情况是青年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表现出冷淡和不关心,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表现出反感和抗拒。他们在内心深处认为,自己要首先成为自己想做的人,而不是成为“意识形态的工具”。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必须坚定不移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导青年,使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青年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离心因素,必然导致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困难;特别是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基层团组织的这种职责不仅很难实现,还容易导致一些青年对共青团组织“敬而远之”。
 
2.“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矛盾:当代青年学生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观流行,挑战了共青团组织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不同于以往青年的理想主义激情,如今的青年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已经变得非常务实,看重实用。他们在早年的成长经历中就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市场经济“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收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观念对他们影响很大。他们厌恶那些大话、空话,反对“形式主义”的东西,不仅看你怎么说,更看你怎么做,还要看你做的实际效果如何;他们有理想、有抱负,但他们不再沉醉于对理想的憧憬,而是更愿意做一些能立即有所成效的事情;他们提早感知了社会的压力,甚至一进入校园就开始为出国、读研、就业等未来选择做准备;在就业上,他们非常重视工作单位的选择,但又大都不在意单位的性质和大小,他们更看重个人的发展机会和单位的待遇;他们中的很多人也不乏高尚的追求,但同时也很在意自己体面的生活,注重生活质量和情趣,蓝狮平台合法吗?“房子、车子、票子……”都是他们很关心的话题;他们渴望参加包括共青团在内的青年组织与活动,但更多地是考虑这些组织和活动能否给他们带来什么实际的利益,能否给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6]。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蓝狮官宣:在一定程度上注重现实和实用是必要的生存法则;然而现实和实用却往往被错误地表现为功利和浮躁。注重实用的青年学生往往只知“脚踏实地”,不愿去“仰望星空”,功利和浮躁的心理更让他们把包括理想信仰在内的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看成一桩需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买卖、交易”。这就使得共青团的理想信念教育非常容易游离于青年学生的现实生活之外。
 
3.“个人价值”和“集体利益”的权衡:当代青年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挑战了共青团组织集体主义的利益取向和组织原则
 
当代青年群体处于从“单位人”向“社会人”乃至“自由人”转变的历史时期,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这一问题上,与以往明显不同。相对于“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甚至要牺牲个人利益以保护集体利益”的传统观念,当代青年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更加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在面对个人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倾听并顺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对别人在类似情况下的选择也充满了理解和包容。当然,“80 后”“90 后”青年重视自我价值,绝不意味着他们作为一个群体不关心社会、不热爱祖国;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已经在一系列重大挑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缩影,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充分看到青年个人意识增强的进步意义。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一些青年学生过分看重自我,错误地把“重视自我价值”表现为“极端个人主义”,比如不懂得尊重、关心他人,自私自利、集体意识淡薄,缺乏服务和奉献精神等。集体主义教育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集中的组织动员也是共青团传统的动员方式。青年自我意识的增强,一方面要求传统的集体主义教育内容具有时代的内涵,另一方面也挑战了共青团组织传统的建立在集体主义原则上的组织动员方式。
 
4.“平等亲切”与“强势权威”的冲突:当代青年学生喜欢平等亲切的工作风格,这无疑对团组织的工作方式和团干部的领导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领袖的时代已经过去,团队的时代已然来临。在团队的时代里,人们对传统意义上“领导”的定位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认为领导已不再是英雄式的,而应该是平民化的;不愿再把领导看作“大救星”“领袖舵手”,而是希望把领导看作与自己心意相通,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普通人。他们讨厌被要求、被命令、被控制,希望被尊重、被信任、被欣赏。他们对高高在上、好说空话、办事拖拉等官僚主义行为非常反感,讨厌那种不顾他们个人感受的强势权威式的领导方式;他们喜欢作风民主、平等沟通的领导方式,喜欢待人温和亲切、办事高效务实的领导干部。他们讨厌空洞的说教、严肃的话题、刻板的形式,期望的是温馨、活泼和娱乐的气氛;他们希望从公共部门得到的是资源和服务,而不是约束和任务。特别是青年群体思维中的“等级观念”相对较少,“逆反心理”相对较强,对出现在他们身边的“强势组织”往往非常敏感。需要说明的是,青年的这种特点并不意味着他们“目无尊长”“目中无人”,他们只是希望能够有平等沟通的机会,希望他们的主体性能够得到很好地尊重。
 
虽然各级共青团组织都明白“全部工作是为了服务青年”的道理,在目前的实际状况中,部分基层团组织和团干部还是习惯过多地使用自上而下的行政动员来开展工作,动辄“开大会” “学文件”,不关心青年的自觉参与,不关心为青年解决实际问题,而满足于追求活动规模、注重领导出席、追求新闻报道,造成工作和工作对象两头脱节[7]。必要的组织动员手段必不可少,但若使用不当,很容易使青年对基层团组织建立负面的“官僚”形象,使共青团工作游离于青年之外,凌驾于青年之上。
 
 
三、建立具有亲和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基层共青团组织
 
新时期共青团工作,困难与机遇并存,挑战与希望同在。我们必须不断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规律,创造新方法。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并结合理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要吸引凝聚青年,必须建设有亲和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基层共青团组织,具体来说,要把握“一个根本”,坚持“两项原则”,突出“三种做法”。
 
1.把握“一个根本”:一切为了青年
 
一切为了青年,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青团组织是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既服务大局,也服务青年。作为基层团组织,切实服务好直接面对的青年群体,就是服务大局的最好体现。我们的组织为了谁,谁就凝聚在我们周围。如果我们基层团的工作为了所谓的“政绩”,那么就没有青年会凝聚在我们周围,蓝狮登录注册因为没有人愿意帮我们实现这样的“政绩”;反过来,如果我们的工作都是为了全体青年,那么全体青年都会凝聚在我们周围。
 
在高校,培养人始终是中心工作;成长成才也是青年学生最直接、最迫切的需要。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牢牢把握“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这一核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工作,既要保证同学成长成才的方向是正确的,也要保证同学成长成才的素质是过硬的,还要保证同学成长成才的过程是愉快的。
 
在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高校基层团组织必须放低自己的姿态,树立青年学生的主体地位,聆听青年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青年学生的主体意识,为青年学生真诚服务。这种服务来源于尊重、理解、认同和爱心,基层团组织和团干部只有从内心里尊重、热爱和欣赏青年学生,才有可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服务”。
 
2.坚持“两项原则”:在接受青年影响的基础上影响青年,在赢得青年认可的基础上引领青年
 
要想在基层共青团工作中影响青年,首先要接受青年的影响。基层团组织是共青团与青年的边界,每时每刻都处在与青年的相互影响之中。基层团组织不可能纯粹用组织的意志、组织的主张、组织的价值观有效地影响和凝聚青年,只有用共同的意志、共同的主张、共同的价值观才能真正有效地感召和凝聚青年。无论是承担部署还是开展工作,基层团组织都必须主动接受青年的影响,主动了解所服务的青年群体的实际需要以及他们在思维和行为方式上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既是对青年主体地位的尊重,也是对上级组织要求的最好贯彻。
 
要想在基层共青团工作中引领青年,首先要赢得青年的认可。对青年有效的引领,就是要把团组织的价值观和主张传达到每一个青年,并使青年自觉地认同、自觉地实践。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更愿意听从他们所信任和喜欢的人。对共青团来说,能否实现对青年的有效引领,关键就在于基层团组织是否得到了青年的信任和喜欢。信任和喜欢是相互的,要想赢得青年的信任和喜欢,基层团组织首先要信任青年、欣赏青年,基层团干部首先要对青年讲真话、做真事、动真情。当基层团组织赢得青年认可之日,就是基层团工作彻底打开新局面之时。
 
3.突出“三种做法”:任用青年认可的干部,通过青年喜欢的方式,做青年需要的事情
 
基层团干部是共青团工作基础的实践者,他们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等是共青团在青年中最生动的“宣传材料”。我们经常看到,同样的上级指示,在有些基层团组织需要“开大会、学文件、统一思想”,却效果甚微;而在另一些基层团组织只要基层团干部“振臂一呼”,就能“应者云集”。一个优秀的高校基层团干部,应该有张有弛地学习、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情有义地交往、有滋有味地生活。在实践中,我们要注意培养,使基层团干部具备扎根青年的能力;更要注重发现,主动把在同学中自然形成的有号召力、有威信的“学生领袖”和在学术科研、志愿服务、文艺体育等方面有突出才华的“青年能人”纳入到团干部的岗位上,让其在实践中历练成长。
 
在团的基层工作中,是否用青年喜欢的方式推进工作,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作的最终效果。团组织的行为方式和工作方法只有符合青年的心态,让青年在感性上喜欢和接受,其工作内容才能得到青年理性上的理解和认同。传统的行政手段,如开会、布置任务、学文件、统一思想等在基层往往很难奏效。基层团组织要了解青年的心态,按照多数人的心态调整组织的行为方式和工作方法;要以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在青年身边,把每一次与青年的见面都变得轻松、活泼和有趣。团干部要主动走进青年的生活,以平等的姿态与青年交流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主动跟青年交朋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把青年凝聚在周围。
 
做青年需要的事情是基层团组织赢得青年认可的关键。基层团组织要主动了解青年的需要,主动与青年沟通交流,了解青年的理想、愿望和目标,并善于把党的“大道理”同青年的“小道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切入工作。基层团组织还要了解青年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主动帮助青年解决问题、减轻压力、消除困惑,帮助青年生活和工作得更幸福、更快乐。只有认真对待青年的各种需求和愿望,青年才会更需要我们、更相信我们、更拥护我们。而青年的需要、愿望,青年的认同、信任、拥护正是共青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陆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8-6-16(12).
 
[2][4][5]吕春福.中国复合型社团研究——以中国共青团的职能变迁为个案[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3]陆昊.以最大的决心支持和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切实增强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和凝聚——在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Z].中青发,2008(24).
 
[6]共青团中央课题组.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基层组织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1(1).
 
[7]俞进.社会转型与共青团的改革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8(1).
 
贺业方:清华大学团委组织部副部长,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团委书记
 
责任编辑:杨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