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部地区具有全局性的青年政策问题和青年工作问题是城市青年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中部地区城市青年与社会之间的基本矛盾规定了现阶段中部地区城市青年政策的基本目标和青年工作的基本任务。中部地区城市党委、政府和共青团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借鉴国内外发达城市的先进经验,制定和执行综合性的城市青年政策,大力开发青年人力资源,蓝狮研究项目提高城市社会对青年的吸纳和整合能力,满足青年自主发展的新要求,调控青年对社会的疏离倾向,促进城市青年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青年发展;青年政策;青年工作;城市发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蓝狮公司在当代中国中部地区城市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部地区城市青年政策和青年工作所指向的具体问题纷繁复杂,但具有总体性或全局性的青年政策问题和青年工作问题是中部地区城市青年与社会之间的矛盾问题。中部地区城市青年与社会之间的基本矛盾是中部城市社会对青年的吸纳、整合能力与青年自主发展需求和青年对社会的疏离倾向之间的矛盾。这个基本矛盾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青年日益提高的自主发展需求与城市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不能满足青年这种需求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是城市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对青年发展提出的要求与青年发展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部地区城市青年与社会之间的基本矛盾规定了现阶段中部地区城市青年政策的基本目标和青年工作的基本任务。即现阶段,中部地区城市的执政党及其政府、共青团的青年政策的基本目标和青年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社会与青年双向乃至多向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关系的基础上,提高中部地区城市社会对青年的吸纳和整合能力,满足城市青年自主发展的需求,调控和整合城市青年发展的疏离倾向,促进城市青年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城市青年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部地区城市青年政策的总措施或路径,简要地说,有两条:其一,教育引导和组织动员青年走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道路,积极主动有效地全面参与城市“两型”社会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按照这条政策总路径,必须有系统性的配套政策工具和措施来加以实现。其二,维护城市青少年的合理利益和合法权利,关心服务城市青年的自主发展要求。按照这条政策路径,也必须有系统性的配套政策工具和措施来加以实现。从总体上看,中部地区城市青年政策的总路径就是,在教育引导和组织动员城市青年走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道路,积极主动有效地全面参与城市“两型”社会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践中,维护城市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关心服务于城市青年的自主发展;在维护城市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关心服务于城市青年的自主发展的过程中教育引导和组织动员城市青年走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道路,积极主动地有效地全面参与城市“两型”社会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由此到达中部地区城市青年政策的总目标。
具体而言,中部地区城市的执政党、政府和共青团应该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青年政策和青年工作的创新。
一、科学制定和实施中部地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规划,大力推进中部地区城市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高中部地区城市社会对本城市青年乃至全国青年的吸纳能力和整合能力
提升中部地区城市社会对青年的吸纳能力和整合能力的前提条件就是实现中部地区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中部地区城市青年的自主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丰富的资源和完善的社会制度体制条件。如果没有中部地区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中部地区城市社会对中部地区城市青年乃至全国青年的吸纳能力就比较低,中部地区城市青年的自主发展就会受到比较严重的制约。因此,针对中部地区城市青年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新变化、新情况和新特点,按照提升城市社会对青年的吸纳能力和整合能力的要求,必须在中部地区,推动制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与青年发展的新战略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的总政策,促进和实现城市青年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问题的关键。
中部地区城市社会的人口因素、自然资源、物质技术基础、产业结构以及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又社会制度体制机制比较完善,科技教育文化实力有比较高的水平;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传统既有一定的优势,又不都如国内外发达城市。这样,中部地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决定了中部地区城市社会对城市青年乃至全国青年既具备了一定的吸纳能力和整合能力,又远远不如国内外发达城市。因此,目前摆在这些城市党委、政府和共青团面前的首要课题就是通过科学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规划,大力推进城市社会的新一轮大发展,提高中部地区城市社会对城市青年乃至全国青年的吸纳能力和整合能力。这就是在中部地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与城市青年发展的小战略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这个关系说明,这些城市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必须考虑城市青年发展的战略部署;而城市青年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考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大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二、认真研究青年群体在区域之间流动的趋势和特点,蓝狮平台制定和执行综合性地方青年政策,大力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吸引和整合城市青年乃至全国青年在中部地区城市建功立业
本课题的研究结论表明,中部地区城市社会对城市青年乃至海内外青年的吸纳能力和整合能力不如国内外发达城市强。因此,中部地区城市高素质的青年人才外流,发达地区的优秀青年人才又不愿意来中部地区城市就业创业。这种现象在高校、大型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都可以得到证实。以武汉市为例,从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看,武汉市分阶段分别实施“两通突破”战略、“开放先导”战略、“科教兴市战略”以及目前又正在组织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这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实施已经或将会提升城市社会发展对城市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青年的吸纳能力。实施“两通突破”战略在历史上吸纳了大量的商业流动劳动力和人力资源,但这是低层次的人力资源。“开放先导”战略,初步形成了武汉钢铁、汽车、机械、高新技术产业群,也吸纳了大量的优秀青年人才,但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也导致了大量低层次素质青年的下岗失业。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城市特色的高技术产业体系虽然已显雏形,但城市高科技产业体系远远不如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产业所吸纳的优秀青年人才和青年创业人才的质量高和数量大【1】。目前武汉市正在组织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教人才、大项目大企业、区位三大优势,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规模经济加快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大转变”。这些战略必须充分地考虑到提升城市社会充分吸纳青年人力资源的能力问题。因此,武汉市青年政策的总指向的一个基本内容就是提升城市社会对青年人力资源的吸纳能力和对青年的社会整合能力。
那么,如何提升城市社会对青年人力资源的吸纳能力和对青年的社会整合能力?这就需要研究城市青年自主发展需求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如前所述,不同的年龄阶段,城市青年的自主发展需求不同,早期青年的自主发展需求主要是学业需求,而青年和晚期青年的自主发展需求主要是就业和创业需求。因此,在政策设计方面必须制定综合性的地方青少年政策。目前阶段可以将政策的重点放在引导青年和晚期青年自主就业和创业。这是城市青年政策创新和青年工作品牌创新的重点。
总之,中部地区城市必须制定综合性地方青年政策,以便与城市新的重大战略规划相互配套,并针对国家和城市经济社会未来发展趋势对青年提出的新要求,组织动员城市青年积极参与城市“两型”社会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在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践进程中促进城市青年建功立业,进而促进城市青年的发展。
三、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制定和执行青年政策的先进经验,科学确定城市青年政策的优先领域,满足城市青年的利益诉求和自主发展的新要求
国际社会和发达地区国家制定青年政策的有益经验,对于我国和城市制定和创新青年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具体而言,城市的青年政策应该吸取如下国际经验:制定和创新青年政策必须以比较先进和科学的理论或理念为指导思想或方法论前提;必须以社会变革的实际和青年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客观依据;必须将社会发展变化与青年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作为青年政策问题并排列出青年政策问题先后顺序,或确定优先领域;必须尽可能地制定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性青年政策方案,并细化政策方案的工具和措施。
具体而言,城市青年政策的制定必须奠定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中部地区城市的市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地运用发展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政策科学、法学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从全球青年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视野,从中国各个城市青年政策比较的视野,来思考中部地区城市的青年政策制定问题。中部地区城市青年政策的制定必须根据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性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趋势,特别是根据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部署,具体根据中部地区城市新的发展战略将对中部地区城市社会和城市青年带来的影响,以及目前中部地区城市青年与社会的矛盾关系状况,作为制定中部地区城市青年政策的客观依据。其中,蓝狮平台网站特别是要研究中部地区城市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对本城市青年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物质资源基础、城市社会体制机制、城市地域文化观念、城市社会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对城市青年发展的制约。城市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城市青年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有哪些。城市青年自主发展的需求表现出什么特点。如何提高城市社会对城市青年的吸纳能力和整合能力,特别是城市产业结构应该如何调整才能有效地吸纳城市地区丰富的青年人力资源。城市原有的青年政策体系的总体效应如何,这个青年政策体系必须做出怎样的改进,值得反思。这些问题是城市青年政策制定必须思考和调查的问题。武汉实施率先中部崛起战略,走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建设“两型”社会,可以提升城市社会对城市青年的吸纳能力,乃至对全国青年和世界青年人才的吸纳能力。城市青年政策的重点领域何在?这是必须认真调查研究的问题。国际社会确定了10个优先领域,分别是青年的教育问题、就业问题、饥饿与贫穷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药物滥用问题、少年犯罪问题、闲暇活动问题、女孩与青年妇女问题、青年充分地和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和参与决策过程问题【2】。欧洲青年政策纲要所确定的青年政策问题历史地变化,有1-8个不等,目前确定一个核心问题,然后根据青年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优势需求和遇到最大的社会风险,有针对性地确定具体的政策问题【3】。我国确定了七个优先政策问题,主要有青年教育、就业、参与、权益保护、消除贫困、环境保护、业余生活等七大问题【4】。上海确定了六个优先政策问题,包括教育、就业、参与、闲暇活动、维权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六个优先领域问题【5】【5】。中部地区城市的青年政策问题目前应该确定几个。国际社会的思路和方法对中部地区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本课题对武汉市的研究结论是:整体构思城市青少年社会教育和志愿者服务政策;推进制定青年就业创业行动纲领;完善青少年合法权益维护政策;制定青少年健康服务政策;制定青少年国际交流促进政策;制定青少年参与环境保护激励政策。
四、创新城市青年工作的基本思路,整体规划城市青年工作的重点品牌,转换城市青年工作方式和方法,建构城市青年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实现城市青年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从总体上看,中部地区城市青年工作的基本理念就是在青年工作中将科学与人本(以青年为本)、民主与法治、教育与服务、管理与维权、继承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城市青年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中部地区城市青年工作的主题是以青年为本、参与、发展、创新、和谐。这是总结中部地区城市青年工作的历史经验,借鉴国际社会青年工作的主题,国内发达城市青年工作的主题,针对中部地区城市青年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而提出来的。
在中部地区,城市青年工作的基本目标和基本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正确认识和处理城市青年与社会双向乃至多向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关系的基础上,提高中部地区城市社会对青年的吸纳和整合能力,满足城市青年自主发展的需求,调控和整合城市青年发展的疏离倾向,促进城市青年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城市青年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中部地区,城市青年工作的基本目标和基本任务是青年与社会之间的基本矛盾在城市青年工作上的体现,贯通于城市青年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贯通于城市青年工作的各个方面。只有不断地完成这个基本任务,才能实现中部城市新一轮的大发展,城市青年工作才能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做贡献,发挥在中部城市地区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的作用。
中部地区城市青年工作的中心就是教育引导、组织动员城市青年坚定地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道路,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城市“两型”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建设实践。由此,中部地区城市青年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努力提高“三种影响力”:提高对青年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力;提高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影响力;提高青年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在上述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中,第一、二个方面的要求是前提,第三个方面的要求是落脚点和检验青年工作成效的标准。
在武汉城市圈,对青年的组织动员工作的品牌创新点是组织动员城市青年参与城市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优先的青年政策领域和青年工作领域就是首先推动制定和执行城市青年就业创业行动纲领,由此系统展开组织动员城市青年参与城市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各项其他具体工作。对青年的教育引导工作的品牌创新点是推动整体构建与武汉城市圈建设和城市“两型”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青少年公民(社会)教育体系。这是武汉地区城市青年工作的传统品牌,在新的条件下可以与城市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加以整合。对青年的权益维护工作的品牌创新点是在制定城市青少年合法权益维护政策的基础上,实现城市青少年权益维护政策和青少年权益维护工作由“问题导向型”向“机会导向型”和“权利本位型”转变,在青年工作中建构“大权益维护体系”。对青年的关心服务工作的品牌创新点是优先服务于城市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新突破(重点突破);优先服务于城市青年学习成才工作的新突破;减轻城市青年结婚独立生活以及住房等生活压力工作的新突破。
在中部地区,城市青年工作的方式的转换包括对青年的组织动员方式转换、对于青年的教育引导方式转换、对青年的关心服务方式转换、对青年合法权益的维护和实现方式转换以及青年工作资源配置和整合方式的转换。具体而言,对青年的组织动员方式转换要实现由传统的、纵向的组织层级结构动员向包括网络动员方式在内的多元化动员方式转换;对于青年的教育引导方式转换要由单向的、灌输型方式向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体性,让青年自主地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接受教育的方式转换,更多地采用渗透式的教育方式;对青年的关心服务方式转换要实现由组织单一化服务方式向多样化服务和网络化服务方式转换;对青年合法权益的维护和实现方式转换要实现大权益维护方式转换;青年工作资源配置和整合方式的转换要向实现党政资源与社会资源有机集合方式转换。从总体上看,上述各种青年工作方式还必须系统集成。
在中部地区,城市青年工作方法创新要结合新的社会历史条件和青年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既要充分发挥传统方法的效能,又要重点探讨现实社会中青年工作的方法、载体和平台的创新,还需要探讨网络社会或虚拟社会中青年工作的方法、载体和平台的创新。城市青年工作的载体包括实践、活动载体;日常社会生活载体;青年事务管理载体;城市文化建设载体;电子信息载体等。城市青年工作的平台要实现由战线为主向区域与战线有机结合,构建区域一体化的工作平台,其中特别是要加强城市青年事务综合服务平台、社区青年工作平台、街头青年工作平台、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青年工作平台和网络青年工作平台的建设。
五、改革和创新城市青年工作的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创新城市青年工作运行机制,为城市综合性地方青年政策的贯彻实施和青年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在当代中国,青年工作的主体包括执政党、政府、民主党派、共青团、社会团体、学校、企业、社区、军队等广泛的工作主体。其中,执政党是青年工作的领导力量;政府是青年工作的主导力量;共青团是执政党及其政府青年工作的承接力量;经济社会组织是青年工作的依靠力量。这是由执政党、政府、共青团、经济社会组织分别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的。城市青年工作的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必须遵循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要求,蓝狮公司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
城市党委是城市青年工作的领导力量。具体而言,城市的执政党(包括城市党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所构成的组织整体)是城市青年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城市青年群众的领导者或引导者、教育者、组织者、动员者、服务者和权益维护者。这就是城市党委、党组织和党员在青年群众和青年工作中的基本角色定位,是党委、党的组织和全体党员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城市党委对青年工作的领导主要是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其中核心是通过制定促进城市青年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政策,来实现对政府、共青团和其他社会组织的青年工作的领导。城市党委必须将青年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方面,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能力,对全市青年工作,对促进城市青年与社会和谐发展负领导责任。提高城市党委对青年工作的领导能力是做好城市青年工作的关键。
政府是城市青年工作的主导力量。这里的政府是广义的政府概念,包括城市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从总体上看,政府是青少年公民及其团体的服务者和管理者,因此,城市政府作为国家机构的一个层级,是青年工作的主导力量。城市政府对推进城市青年与社会和谐发展,负有历史责任。政府必须按照城市青年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现实状况和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强化城市青年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推进青年工作的改革、发展和创新。当然,政府是青年工作的主导力量,并不排除政府将一些青少年事务交由青年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也就是非政府组织来承担,乃至运用市场化的机制来提高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的效率和效益。这也是现代政府管理和服务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社会组织是城市青年工作的依靠力量。城市党委及其政府、共青团必须依靠、借助经济社会组织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大量生长起来的“两新”组织的力量来做好青少年工作。经济社会组织要发挥青少年工作资源的提供者的作用。因为青少年是经济社会组织的公民社会基础。没有青少年公民的存在和发展,就没有经济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的前景。青少年特别是青年职工是目前“两新”组织员工的主体构成。青年员工为“两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主要人力资源和发展动力。“两新”组织理所当然承担有做好青少年工作的义务和职责。城市党委、政府和共青团必须加强在经济社会组织中建党和建团的力度,借助于经济社会组织特别是“两新”组织中党团组织的力量,加强青少年工作,提高青少年工作的功效。
总之,城市党委、政府和共青团必须按照上述基本原理和原则,科学规划青少年发展纲要,制定综合性的地方青少年政策,统筹兼顾各个方面力量、各种青少年工作资源,实现城市青年工作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和发展,达到城市青年工作的总体目标。
六、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城市共青团组织体系建构,努力承接城市党委和政府具有政治性和全局性的青少年事务,为创新城市青年政策和开创青年工作的新局面提供青年组织工具
城市共青团是城市青年工作的承接力量,具体而言是城市党委和政府青年工作或青年事务的承接力量。
从城市共青团与城市党组织的关系角度看,城市共青团作为城市党委的政治助手,其青年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特别是做好青年群众的政治工作,是城市共青团的本体职责。这就要求城市共青团首先要做好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其次,要组织动员、教育引导城市青年参与城市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在青年政策过程中的制定、执行、评估等基本环节发挥主体性作用;最后,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政党学说的精髓为指导,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要求,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内民主、团内民主建设,通过党内民主、团内民主建设,促进青年民主、社会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发展。同时,共青团做好青年的政治工作,必须将青年的政治工作贯通于组织动员青年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维护青年合法权益、关心服务青年等各项工作之中,必须与青年的其他工作紧密结合,才能达到做好青年政治工作的目的。
从城市共青团与城市政府的关系角度看,按照政治学关于政党政治和政治团体的基本原理,在现代国家,政党是影响和控制政治过程包括立法过程、行政过程和司法过程以及政策过程的基本主体。政治团体则是影响和控制政府政策过程的主体之一。而青年政策是政府公共政策中关于特殊对象的政策类型。青年政治团体自然在政府青年政策过程中的制定、执行、评估等基本环节发挥主体性作用。
城市共青团不仅要在政府青年政策的研究和制定过程中发挥主体性作用,而且也要在城市政府青年政策的执行和评估的过程中发挥主体性作用。这将是城市青年政策过程创新的一个亮点。例如,世界上一些国家,以具体管理青年事务的政府部门作为青年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主体【6】。从这些国家的经验看,设立专门负责青年事务的政府部门,有利于制定统一的青年政策,形成执行青年政策的合力,有利于增强青年政策的权威性,确保青年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利于改善青年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当代中国要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也必须充分发挥共青团在政府青年政策过程研究、制定、执行和评估青年政策过程中的作用。共青团承担政府青少年事务,实际上就是参与和承担政府青年政策的执行过程。例如,上海浦东新区探索设立青少年事务署,与共青团合署办公,承担政府协调青少年事务的功能【7】。经过10年的实践,取得良好效果。如今,上海浦东的青年发展服务、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等都有明显成效。这是共青团参与地方政府青年政策执行过程的典型范例。另外,重庆市建立青年事务公共服务平台的经验也可以借鉴【8】。
因此,共青团代表全体青年,发挥共青团在政府政策过程中的作用,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共青团承接政府青少年事务中带有全局性的管理工作,并实现在青少年事务管理的过程中做好党和政府的青年群众工作。为此,共青团必须大力加强自身的建设,提升城市共青团的工作能力,适应拓展共青团的工作领域的需要。
这里要注意的问题是,党委、政府、共青团、青年组织、其他社会组织各自按照城市社会体制和政治体系改革的步伐,如何定位其角色?执政党和共青团的青年工作与国家机构各个机关的青年事务有何联系和区别?国际社会的青年工作比较分析对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共青团是执政党和政府的青年工作的承接力量,但共青团不是政府全部青年事务的具体承担者。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政治团体,其本位功能是代表青年及其权益,提出政策建议和推动制定青年政策的功能以及监督和评估青年政策的执行。青年事务的管理是政府的本位职责。共青团要发挥促进、监督和评估作用。共青团组织既可以承接具有政治性或全局性的青年事务管理的任务,也可以通过在政府青年事务部门中建构的共青团组织和共青团员发挥作用。共青团组织整体不能陷入政府青年事务中的具体事项,但要对这些事务发挥影响力。同时,共青团要推动建设一支专业化、社会化程度高和结构合理的青年工作者队伍。
从城市共青团与经济社会组织的关系看,城市共青团是城市经济社会组织中的青年群体利益的代表者,权益维护者和服务者,政治引导者、组织者、教育者。因此,城市共青团必须在城市经济社会组织中建构共青团的组织体系,通过这个组织体系监督和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组织贯彻落实城市党委及其政府的青年政策,开展青年工作,以便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组织的发展与其中青年的发展的协调和谐。
为了从整体上充分发挥城市共青团在青年政策和青年工作中总体功能,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城市共青团组织体系建设。目前城市共青团的组织体系建构,已经由传统的经济社会组织中建构共青团组织体系,发展和拓展到在“两新”组织中建构共青团的组织体系。但是,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共青团组织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定位还处于探索过程中,而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发挥方式和方法,以及工作效果的提升,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城市共青团组织体系的重新建构以及这个新形态的共青团组织体系的功能定位和作用发挥机制,仍然是目前共青团组织建设的重大课题。本课题的基本思路就是按照城市共青团的新的功能定位来建构城市共青团的组织体系。因为,城市共青团组织相对于城市共青团的功能特别是相对于维护、实现和发展城市青少年的利益而言,毕竟只具有工具价值。
总之,只要充分发挥城市党委的领导作用,城市政府的主导作用,共青团的承接作用,经济社会组织的支撑作用,深入地认识和正确地处理城市青年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研究制定城市青年综合性政策,完成现阶段青年工作的基本任务,就一定会实现城市青年与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