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期大学生个体以及群体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蓝狮怎么当代理?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共青团要适应新时代需求迎接挑战,但是由于一些客观、主观及历史的原因,导致高校团组织存在一些现实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需要调整思路,开拓视野,面对挑战,寻求新的发展方向,探索服务于社会,服务于青年的新途径、新方法。
【关键词】共青团;基层;创新
一、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现状
(一) 调研对象概述
本调研是针对笔者所在的东南大学17 个院系近400 名学生(其中包括大二、大三、大四本科生以及少部分在校研究生) 展开的,调研目的是了解各院系共青团工作的现状。
(二) 调研数据分析
表1 是笔者在调查问卷中所涉及的部分问题及统计结果。
通过列表形式可以清晰地看出,目前共青团活动在大学生中的熟知程度很低。作为高校共青团活动的几个最主要的方面,如:团内评优、团内推优、社会实践、西部支教、挑战杯等,多数共青团员只处于基本知道或完全不知的状态。笔者调查的对象大部分是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对于学校和院系共青团工作的主力军,他们为什么会不了解?比较起校外活动是否校园活动对学生不具吸引力?因而又进行了如下调研(见表2):
笔者所在高校的注册学生团体目前约为100 余支,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未注册类的团体存在(如:同乡会等),相比同类高校,学生团体的数目并不算多。这次调查中,已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参加了学生团体,这个比例肯定将随着学生团体队伍的不断壮大而增加。在参加学生团体中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55%的学生) 在学生团体中的活动时间超过了班团集体活动时间,随着学生团体各项活动开展的越精彩深入,这个比例必然会越来越大。学生团体在高校共青团组织中应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高校共青团组织结构问题,可能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团员用越来越少的时间参加团的组织生活。在团员对团的工作热情呈现下降趋势的同时,对于学生团体的活动显现出了很大的热情,这一点否定了笔者一开始的假设:比较起校外活动校园活动对学生不具吸引力。那么,为什么唯独共青团活动没有吸引力呢?以下的调研结果或许能对此做出回答(见表3):
从一定意义上讲高校团组织也如同一个生产单位,是一个在源源不断地向青年学生提供多元化产品的生产单位。团组织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各项工作都要自觉地服从和满足需求原则。当前,青年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各类青年学生团体应运而生,青年满足需求的渠道和载体越来越多。能不能满足青年的需求,蓝狮平台怎么样?决定着高校团组织的生存问题。调查问卷统计的结果显示:更多的学生希望能够加入到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学生团体中去,而对共青团工作却缺乏热情,这说明目前共青团所提供的服务不能够完全满足在校的青年团员学生的日益增长和变化的需求,这两者之间出现了错位。
二、高校共青团工作面对的新挑战
高校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它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优秀后备人才及党的接班人的重要职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团组织的工作对象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给高校团组织建设带来了挑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信息多元化下高校团员个性化特点突出
新时期的青年团员思想独立、追求民主、权利意识强;崇尚自由、平等,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追求个性和自我张扬,具有反叛精神,不习惯于传统的灌输说教、口号宣传。他们乐于接受网络等信息传播快的新型媒体资源,但往往沉迷于网络,容易受网络言论的影响,造成冲动和盲目。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加大了人们之间的感情隔阂,致使部分学生团员主体意识淡薄,团员责任意识淡化。
(二)金融危机后续影响团员更趋功利化
受市场经济影响,他们渴望自由、崇尚竞争,但是一定程度上具有拜金思想、功利化思维,追求利益至上的个人主义。金融危机的影响强化了青年团员的功利化思维:由于金融危机,学生毕业找工作的难度较之往年有所增加,不少学生因此更加趋利,凡是与日后找工作无关的活动一概不参加,这一现象使得共青团活动的吸引力降低。
(三)后勤社会化改革学校管理相对弱化
几年来,以学生公寓与食堂管理为重点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使得社会资源纳入学生管理,社会化管理、商业化运作,学校行政退出学生生活管理。这给高校团工作带来复杂多样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对校园影响逐渐加大,商业化运作、利益化导向使学生思想变得更加复杂、功利;二是公寓制成为不同年级、班级、专业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生活、交流、娱乐的重要地方,学生住宿成员复杂,学院无法直接管理和掌握学生动态,造成管理盲点。
面对上述挑战,作为高校基层共青团工作者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保持团组织活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一线工作经验,提出以下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
三、具体对策及措施
(一)以学生为本,创新改革共青团工作
正如前文所述,信息多元化、金融危机后续影响以及后勤管理社会化为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如下挑战:一是团员青年在思想认识上更趋功利化,无形中削弱了团组织的说服力;二是共青团运行模式老套,没有新意,满足不了广大青年的要求,提不起年轻人的兴趣。三是社会转型整合期的价值观对党团威信造成冲击,使团员青年的团员意识有所淡化。面对共青团工作的冲击,首先要转变思路,适应社会的变化、学校的变化、学生的变化,及时改革创新团的工作方式:
1.针对目前学生特点重新规划团的活动。例如:把先进团支部评比模式改变为校团委组织的面向全校公开答辩和各院系团委组织的面向各自院系的公开答辩模式,让每支入围的团支部发挥各自的才能,让更多的团支部来展示,让更多的团员青年参与到团支部的评优中来,做一场精彩的“秀”,要让团员青年在集体的空间中去充分展示个人的风采,吸引更多的团支部加入到先进团支部的评选中来,让更多的团员青年通过先进团支部的评选了解什么是团内分级考核评比工作。
2.对团组织结构进行改革,让团的工作真正深入学生之中。目前学生团体已经逐渐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学生团体呈现出参与人数多、活动形式多样化、影响效果大的特点,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新的变化,学生团体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高校要加强对学生团体引导和管理,使之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并且可以考虑在学生团体中建立团支部;由于学生住宿的相对固定性,也可以把团支部建到学生宿舍中去,以楼层或者几个临近宿舍为基础建立团支部;在研究生方面也可以考虑按实验室来建立相关团支部的做法。
3.在服务中求发展,了解学生需求,及时调整团的工作。例如:素质拓展活动是青年人非常喜爱的一种增强团队合作能力、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活动方式,实施素质拓展训练无疑给高校共青团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作为共青团组织应当以素质拓展训练的开展为契机,以素质拓展作为团的工作的新抓手,积极推行素质拓展训练计划,使它在团的工作中发挥作用,为广大团员青年成才服务。
在各类学生团体大量涌入共青团市场的时候,我们要尽快适应团员青年的需要,一方面为学生团体的发展和壮大提供各方面条件,同时做好各类团体的转化,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学生团体的引导工作,通过团支部进社团等各种创新方式,让学生团体成为共青团工作的新阵地。
4.团建促党建,发挥团内推优作用,重视团内推优流程。目前院系在发展党员时候,会出现轻视或忽视团内推优流程的情况,经常会有入党其他程序进行结束后再来补推优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完善团内推优的条例,严格遵守团内推优的流程,重视团内推优的作用,使团组织推优入党真正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来源和途径,这样有助于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团组织的地位,树立团组织的威信,有助于加强和改进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党建工作带动和促进团建工作。
(二)加强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团干部队伍素质
专职团干部在学校院系共青团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专职团干部队伍培养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严守出入口,强化专职团干。从入口方面而言,要改变以往的培养模式,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上。作为学生工作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有着很多好的平台,例如:西部支教、学生会干部、学生团体干部等等,所以要利用多个平台来有计划性、系统性地培养我们需要的后备团干部。例如:利用西部支教平台来选拔培养后备团干部,可以通过在低年级发现好苗子,放入校级学生会或者学生团体锻炼,西部支教选拔,西部锻炼,返校读研,继续培养(研会工作或者研究生助管),博士毕业留校这样的流程来培养后备团干部。在职团干部出口方面,校团委组织部门一定要及时做好院系团委书记的考评工作,并向党委组织部门按期如实汇报情况,让党组织更清楚更及时的了解到团干部队伍的现状,保证出口的畅通,一旦有合适的机会能做到有人可推、有人可用。
2.通过“青马”工程,培养学生团干。为了在广大青年中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引导当代青年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团中央于2007 年5 月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马工程”在高校可以分为两级模式来开展,普及型的团干部培训和精英型的接班人培养,蓝狮代理主管培养的主要内容是:打牢理论功底、拓展综合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同时把“青马工程”纳入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把优秀的青年大学生纳入到相应的后备人才培养范围。
(三)以知识创造带动管理创新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Drucker,1993)曾提出:“知识是组织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最根本的源泉”,唯有运用科学的知识管理的方法,有效利用共青团内部力量进行知识创造,不断更新工作方法,才能与时俱进,永葆共青团活力。关于知识创造,迄今为止最为经典的理论是由管理学家Nonaka 于1994 年提出的,他指出,知识创造共分为四个过程,即:共同化、外部化、组合和内化。Nonaka 认为,共同化的过程是新知识产生的关键。所谓共同化,是指通过组织成员之间的社会互动和经验共享而实现的从个人隐性知识向组织隐性知识转化的过程,“对话”是共同化过程中最为常用的形式。不难发现,学生需求与高校基层共青团提供的服务之间的缺口,源于学生个人隐性需求与共青团工作人员个人隐性知识之间的不对称,因此,共青团工作人员应当经常在校园内部举行“对话”,使得个体之间的隐性知识得以交流共享。一方面共青团工作人员可以从中得知学生的具体需求并从学生中发掘灵感;另一方面,共青团工作人员可以将其对共青团的热爱,和无法明晰化的信息潜移默化给学生。要制造知识创造的氛围,蓝狮系列关怀政策高校共青团工作者应当认清自己的角色,站在为学生服务的角度,与学生打成一片,而不应该使学生感觉到明显的上下级关系,融洽和睦的关系是良好氛围的基础。此外,鼓励学生积极提出批评意见及创造性的想法,努力营造无障碍沟通的方式也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