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狮共青团参与社会建设研究(3):论共青团组

2022-09-09 09:57 admin

 
蓝狮共青团参与社会建设研究(3):论共青团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摘要】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蓝狮主管平台促进青年群体的和谐发展,以青年群体的和谐来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这是共青团组织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的职责和使命。
 
【关键词】和谐社会;青年发展;共青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包括青年在内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社会团体,也是党联系青年群体的桥梁和纽带,具有先进性和群众性两重属性,在参与社会建设方面肩负着光荣职责,具有独特的优势,应当而且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青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青年发展程度是衡量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指标。带领青年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同时创造有利于青年健康成长的生存环境,维护好青年的切身利益,蓝狮总代理充分激发青年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青年和谐发展,是共青团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必然要求,又是共青团服务青年成长发展的重要途径,也为共青团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建设中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了新的宝贵机遇。
 
一、当代青年的时代特点和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
 
青年不仅是未来的力量,也是现实的力量;不仅是传承的力量,也是变革的力量;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也是执政党的希望。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青年,总体上呈现出主流稳定、进取务实、健康向上的态势。但由于社会诸多因素对当代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产生着新的影响和冲击,各种利益矛盾、社会问题逐渐凸现,当代青年的认知、判断、评价、选择的自主性相应增强,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在思想观念、具体需求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青年群体社会流动加快,不断进行着分化重组,新兴青年群体不断涌现。因此值得关注的是,在社会转型期,青年群体中出现了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有些甚至导致青年与社会、青年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剧,社会问题青年化和青年问题社会化两种趋势愈演愈烈,蓝狮代理给和谐社会构建及共青团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白领青年群体、青年学生群体作为现实的优势群体和未来的中坚力量,与作为弱势群体的进城务工青年群体和农民子弟,两者的差距正在逐渐拉大,加剧了社会群体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博弈和冲突,出现了很多亟需关注的问题。新时期各种新的思潮、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传统单一的青年思想教育模式构成了挑战;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流动与分化,使不同青年群体的新需求以及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明显增多;以独生子女为主流的新生代表现出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冲突;网络新媒体和网上结社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化动员方式,突破了社会控制的传统限制,对社会管理、社会伦理、社会心理形成了冲击;市场经济的高消费、高诱惑及高科技犯罪手段的凸显,导致了犯罪团伙低龄化的走向开始显现,等等。
 
1.多样化背景下青年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取向更为多元
 
当代青年认同主流价值观,对国家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并能够将自身价值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爱国主义情怀仍然是其价值观念中的主旋律和基本背景。
 
但在社会变革不断加剧、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关系不断复杂化的背景下,当代青年的认知、判断、评价、选择的自主性也相应增强,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例如,青年入党、入团动机不再单一、单纯,有少数青年把“主义理想是虚的,专业知识是硬的,利益待遇是实的,不想虚的,掌握硬的,多捞实的”奉为人生信条;随着学习与就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更多的青年将学习与应试、求职、升迁等现实需要联系在一起,目的明确,但功利性较强,单纯为求知而学习的人越来越少;在消费观念层面,当代青年的消费视野日益宽广,呈现多元化特色,支出结构包括了情感支出、培训支出、旅游支出、网络通讯支出、数码支出、化妆品支出等多个种类,“手机要能照相的,相机要能连电脑的,电脑要能带着走的”是青年中的一句流行语;在婚恋观念层面,宗教婚礼、音乐婚礼、舞会婚礼、派对婚礼、自助式婚礼等形式正日益受到青年人的欢迎,“不举办任何仪式,悄无声息地结婚”也已成为不少青年的新时尚。
 
2.竞争加剧趋势下青年生存和发展的压力更为突出
 
随着经济转轨、体制转型、竞争加剧,青年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近些年来,就业形势严峻,青年就业难问题较为突出。调查显示,2004年上海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其中“2030”人员占失业总人数的6 成,上海失业人群呈现出年轻化和高学历化的趋势。有专家指出,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失业与就业的巨大压力有可能成为导致青年与社会之间关系紧张,甚至产生冲突的首要因素。
 
面对升学、就业、购房等压力,青年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调查显示,因病退学的大学生中,74.1%是因为心理问题所致;非正常死亡的大学生中,自杀是占首位的因素。
 
在高强度和大压力的社会竞争下,寻求职业稳定感、安全感是当代青年的突出需求。调查显示,选择将“国家公务员”作为最愿意从事职业的在职青年有27.3%,高居首位。同时,有86.2%的上海青年将健康作为人生中最为重要的要素,远高于事业(50.6%)、金钱(31.3%)、社会地位(16.3%)等要素,可见承受巨大压力的当代青年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视和渴望程度。
 
3.网络时代的青年交流渠道和沟通方式更为新颖
 
根据《第1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5 年12 月31 日,中国内地网民人数已经达到1.11亿,其中35岁以下青年网民占81.3%。
 
网络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传输方式,为青少年提供了多元、互动、多媒体化的社会交往机会,使青少年的社会性得到空前的延伸和发展。例如,网络聊天就是借助网络这一特殊媒介进行的人际传播,它具有传统聊天的基本功能,如交流情感、促进友谊、传递信息、满足表达欲望等,但又在私密性、隐蔽性、平等性等方面大大丰富了这种休闲手段,QQ新奇、及时,MSN 时尚、实用,聊天室轻松、愉快,BBS 自由、广泛,它构建起一种新的社会关系,被认为是现代交流方式的象征。
 
由网络聊天而衍生出的网络语言更是千奇百怪,蓝狮公司这些网络语言中汉字、数字、英语、符号共存,怪字、错字、别字混杂,揶揄、调侃、讥讽并用,可谓是青少年网络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外在表征。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青少年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首先,网络新媒体和网上结社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化动员方式,突破了传统的社会控制,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课题。例如快闪暴走,这种社会动员新模式呈现低成本、自发性、隐蔽性特点,后果具有难预知性,短时间内就能集聚大量人群。我们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在应对这种新型社会动员方式的时候,已明显出现不适应。其次,网络的虚拟性消解了道德的社会约束,客观上提供了实施违规、乃至违法行为的隐蔽空间,对社会伦理形成了新挑战。如网络同居,使严肃的婚姻在部分青少年眼中变成了一场消遣的游戏。第三,沉溺于网络导致的网络成瘾和网络亚文化带给青少年的群体强迫,对社会心理产生了新冲击。如个体角色混乱化。一些青少年过度地沉溺于网络游戏的虚拟角色,迷失真实的自我,甚至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角色的混乱。特别是一些网络游戏带有暴力内容,往往鼠标一点,一个“生命”就灰飞烟灭,这种虚拟世界中的“杀人夺命如草芥”可能会造成青少年对生命的漠视,进而导致在现实生活中性格扭曲,甚至暴力犯罪。
 
4.群体分化进程中青年自组织的发展和重组更为活跃
 
新形势下,青年群体社会流动加快,不断进行着分化重组,新兴群体不断涌现,虚拟的网上青年群体也层出不穷。例如,以飞客(BT爱好者)、闪客(flash爱好者)、博客(blog,写网络日志的人)、朋客(punk,玩世不恭、追求个人体验的人)等为代表的网络“客”一族日益壮大。
 
伴随青年群体趣缘化、小众化的趋势,青年自组织发展迅猛。在东方网玫瑰俱乐部注册了近7000个社团组织,“网”聚了近10 万青少年,其中长期有活动、不断发展会员的大约有1000多个;每周有活动、非常活跃的大约有100 多个。国际学生社团在上海纷纷设立分支机构,包括国际青年成就组织、亚太地区学生企业家精神论坛(ASES)、哈佛亚洲国际关系学生学术年会(HPAIR)等7 家社团已在上海的九所高校中设立了社团分支。
 
调查发现,青年自组织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因需而生、因需而兴。青年自组织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关键在于为青年提供了满足各类需求的载体、展示自我的舞台和全面发展的空间。二是以AA 制为文化,这不仅代表着活动经费平摊,更代表着社团中人人平等,人人都有发言权,人人都可提创意。三是以网络为载体,既能快速沟通信息,也能有效解决需求和资源之间的矛盾。四是骨干作用大,如果社团领袖认真投入、组织有力,社团就会人气陡升;如果社团领袖一松懈,不组织活动,不出几个月,社团就会衰败下去。
 
二、共青团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面临的问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共青团组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当前共青团组织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共青团的教育方式与青年的思想实际不完全适应
 
在青年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的背景下,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比较突出。传统的目标单一、对象笼统、说教为主的思想教育方式脱离青年实际,不受欢迎;适应青年特点的新方式又存在载体开发不够、内涵挖掘不深等问题,弱化了教育效果。
 
2.共青团的动员方式与网络时代的特点不完全适应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使得基于网络的一种新型“网格化”社会动员方式初显端倪,在这张“网”里,每个人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既是传播者,也是接受者,由此形成的快速动员能力相当强大。相比之下,共青团传统的通过文件部署、会议传达进行层层发动的单一动员方式,成本高、时间长、效率低,难以适应网络时代开展青年群众工作的要求。
 
3.共青团的服务能力与青年的广泛需求不完全适应
 
共青团服务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能依托的工作资源的多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团组织依靠行政手段获取资源的途径比较狭窄,整合社会资源的机制又不健全,面对青年在教育、就业、心理、维权等方面日益增多、日趋多样的现实需求,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对青年的维权诉求,在具体处理的过程中,工作资源相当有限,协调的难度很大。
 
4.共青团的组织设置与青年的流向分布不完全适应
 
在青年群体流动加快、分化明显、重组迅速,各类青年自组织大量涌现的新形势下,共青团的组织设置方式还比较单一、联系青年的手段不够丰富。于是,相当一部分青年在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的同时,从现有的团的组织体系中“流失”。特别是外来务工青年,相当部分都不在团组织的联系范围之内,这说明团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还存在许多“空白点”。
 
5.团干部队伍现状与做好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要求不完全适应
 
新形势新任务对共青团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团干部队伍的总体状况却不容乐观。一是团干部队伍数量逐年下降,如全国共有共青团员7188万人,其中专职团干部仅19.1万人。二是团干部的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开展青年群众工作的素质和能力还不是很强。
 
 
 
三、共青团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策略
 
从共青团组织的角度而言,共青团要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不断提升组织的凝聚力,关键在于提供有效服务;从青年自身的角度而言,青年要实现和谐发展,并力所能及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关键在于得到有效服务。因此,服务是联结共青团和青年的一个纽带和关节点,共青团要促进青年和谐发展,就必须进一步体现服务功能。
 
1.共青团服务功能的具体内涵
 
和谐理念的倡导功能。包括诚信、生态、化解社会矛盾的功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共青团肩负着重要使命,要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促进思想认识的和谐一致,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内涵。共青团要在广大青年中倡导和谐社会的理念,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号召当代青年积极承担起推动发展的历史使命,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新求实和无私奉献精神,为深化改革、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多作贡献。
 
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共青团要带领广大青年,促进民主法制的和谐统一,帮助青年增强法律意识,学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自觉遵纪守法,切实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在全社会营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稳定是前提。共青团要教育青年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优良传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用理性合法的方式和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珍惜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坚决做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
 
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共青团要引导青年,促进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要在人与人之间强调诚信友爱、融洽相处。帮助青少年确立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开展积极投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与实践活动。
 
青年利益的代言功能。共青团要牢固树立青年为本的理念。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群众优势,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从革命党的助手转变为执政党的助手后,最大的危险是远离青年。团干部把党放到心中最高的位置,就要把青年放到最突出的位置,把服务大局和服务青年统一起来,把促进社会发展和促进青年发展统一起来。在社会利益整合中共青团要代表青年的具体利益,要成为广大青年的代言人,反映他们的呼声与需求,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要把青年的利益放在心上,努力使团的工作能够给青年带来更多实在的利益,使广大青年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切实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得实惠。
 
社会管理的协同功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也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功能和公民广泛参与的作用。共青团组织要在党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中肩负起参与社会建设、提供社会服务、反映青年诉求、引导青年行为的重要职责,切实维护青年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共青团要积极管理好青年社团,提高青年的组织化程度。要通过各种有效的工作和活动使青年由“社会人”成为组织影响的人,通过社团、自组织骨干等使“社会人”成为组织联系的人,最终通过建立团组织使“社会人”真正成为“组织人”。
 
青年民生的服务功能。服务青年是凝聚青年的根本途径和手段。共青团的干部要树立良好的作风和形象,贴近青年、贴近实际,要强化资源配置,争取党政资源、协同社会资源、整合团内资源为青年开展服务。要理顺青年事务管理体制,把青年事务管理纳入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范畴,用公共财政、社会政策等执政资源满足青年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解决青年社会问题。建设面向青少年、开放互动的服务体系,以个性化的服务满足青少年多样化的需求。
 
2.共青团要发挥好服务功能,基础是完善新的职能
 
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曾先后强调指出,共青团组织要发挥好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的作用,积极协助政府管理好青年事务。因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党政、政企、政社分开的背景下,我们要在充分总结党的青年工作的优良传统和长期形成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借鉴国外青年工作中的一些好的做法。青年工作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共青团发挥核心作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政府青年事务,运用党政有关政策和资源,通过授权委托机制等形式支持青年社团和专业机构,探索党的青年工作新格局。共青团要发挥好服务功能,需要完善以下三项职能:
 
政党青年事务。执政党的青年组织,要发挥在党的青年工作中的核心和主导作用。工作重点一是先进青年、精英模范群体,用党的先进文化熏陶他们,培养接班人和输送青年干部,特别是培养和输送优秀青年党务干部;二是着眼于巩固党的长期执政,注重意识形态的工作,通过有效的思想教育,为党赢得青年。这方面较多地体现“政治性”和“先进性”。
 
政府青年事务。在党的领导下,着眼于广大青年的生存与发展,通过青少年发展规划,运用政策的力量,包括财政的手段推动青年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这方面较多地体现“群众性”。截止2000 年,联合国185个成员国中有153个国家制订了全国性的跨部门青年政策,有167 个国家建立了青年事务机构或协调机制,另有114 个国家实施了全国青年行动纲领,其中同时采取以上三种行动的国家已达95个。
 
社会青年事务。较多地把目光投向需要帮扶的困难青少年群体。通过众多的社团和服务青少年的专业机构(包括各种非政府、非赢利组织)以及职业社工的专业服务,解决青少年的实际困难,关心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政府购买服务和各类基金会是其主要资源管道,这方面较多地体现“专业化”和“社会性”。
 
3.共青团要发挥好服务功能,关键是建设一个有强大凝聚力的共青团组织,实现共青团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转型
 
实践表明,一个社会的根本评价标准是生产力标准,一个组织的根本评价标准应该是凝聚力标准。一个没有凝聚力的组织,在联系青年时就没有吸引力,在面向社会时就没有影响力,在服务大局中就没有战斗力。共青团组织必须通过不断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切实体现在广大青年成长发展过程中有效劳动的凝结,增进青年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我们以凝聚力为核心推进共青团事业新发展的时候,是着眼于把共青团建设的思路从学校、企业、机关等单位的视野中转移出来,放到更广阔的社会领域中去加以考察,并树立全新的建设观。
 
一是整体的视野。共青团是一个整体性组织,是一个有机生命体,面向社会有整体形象,面向青年有系统服务,服务大局有整体合力。对任何一级或一个共青团组织而言,站在它的身后都应该是整个共青团组织。
 
二是开放的体系。共青团组织不能画地为牢,组织越开放就越有战斗力。任何一个系统、一个单位中的共青团,工作领域并不局限于本系统、本单位,工作对象并不局限于在编在册的团员青年,条件许可情况下工作项目并不局限于本地、本单位的团员青年。学校、企业、机关和小区中的团组织应该互相开放,广泛开展合作共建,从而最大限度地把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
 
三是特色的思路。任何一级团组织的工作并不在于面面俱到,而在于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专长。每一个团的组织都要认真地研究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党政要求、青年特点、资源情况,确定自己的重点工作项目。每一级、每一方面团的组织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专长,整个共青团组织就具有了强大的综合竞争力。
 
四是协同的观念。每一级团组织之间要相互借力,互通有无,实现工作的协作与融合。要大力加强共青团工作的区域联动和行业牵动,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工作协商制度,建立跨系统团组织间的伙伴关系,加强工作的互动,形成强大合力。
 
有了整体、开放、特色、协同的观念,建设一个有凝聚力的共青团就有了思想基础和发展空间。按照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一个组织的凝聚力是指组织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对组织的向心力,组织凝聚力建设的要素包括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必要的利益纽带、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方面。因此,建设一个有凝聚力的共青团,坚持共同理想是基本前提,提高服务能力是根本途径,增强基层活力是必要基础,创新体制机制是核心环节,团干部、团员队伍建设是重要保障,关键是在整体、开放、特色、协同的观念下大力增强工作的有效性。
 
从实践来看,共青团的凝聚力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用现代中国崛起过程中青年大有作为的宏伟事业来凝聚青年;二是站在思想的制高点上用对青年的人文关怀来凝聚青年;三是用实实在在的举措解决青年现实问题的有效服务来凝聚青年;四要用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去联系、覆盖多元时空分布中的青年来实现凝聚。事业凝聚是前提,思想凝聚是核心,服务凝聚是根本途径,组织凝聚是基础,四者统一在共青团的凝聚力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在共青团工作的各层面。
 
总之,青年是共青团的社会基础,青年的普遍拥护和支持,决定了共青团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将共青团工作置于当前社会变革和青年变化的大环境中来思考、来谋划、来把握,就要求团的组织和团的干部能够敏锐把握社会变革的新动向,积极应对青年变化的新情况,牢固树立青年为本的理念,转变观念、创新方法、务求实效,提高团工作对社会变革和青年变化的适应性,始终保持与青年的密切联系,始终保持共青团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切实有效地把青年凝聚在团组织的周围,使团的组织设置与青年的流向分布相适应,使团的工作与青年变化相适应。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促进青年群体的和谐发展,以青年群体的和谐来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这是共青团组织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的职责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