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运动研究(8):国际青年运蓝狮代理动发展

2022-09-19 10:46 admin

 
青年运动研究(8):国际青年运蓝狮代理动发展概述

 
国际青年运动(以下简称“国际青运”)作为国际政治运动的一部分,迄今已走过近百年的历程。近年来,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国际青运发生了深刻变化,蓝狮平台靠谱吗?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适时回顾这一进程,发现其特点和发展规律,对于我们把握青年运动发展趋势、做好国内国际青年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青年运动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青年运动尚没有形成明确、规范的定义。在本文中,按照毛泽东同志1939年在延安青年群众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的《青年运动的方向》的讲话精神,结合有关工人运动和妇女运动的定义,我们把青年运动定义为“青年自发的、有明确的政治、经济或社会目标的、联合的有组织的行动”。这里有三个关键要素:
 
一是青年运动的主体是青年。这是相对于青年事务而言的。青年运动和青年事务是相对的两个概念。青年事务主要从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的角度认识青年问题,把青年当作社会人,以政府机构为主体,通过制定青年政策并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青年问题。青年运动则主要从社会变革和政治统治的角度认识青年问题,把青年当作政治人,以青年和青年组织为主体,通过开展政治和社会运动来反映青年关注的问题、推动社会发展。青年事务和青年运动的主要差别在于:在青年事务中,青年是客体;而在青年运动中,青年是主体。
 
二是青年运动的目标是改变社会面貌、争取自身利益。这决定了青年运动首先是政治运动,而且是国内和国际政治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工人运动、民族解放运动、民主革命运动、妇女解放运动等紧密联系。
 
三是青年运动的动员方式是联合。作为在整个社会阶层中相对弱势的一个群体,青年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争取和保障自身的权益。青年运动不仅要实现青年自身的联合、国内青年和国外青年的联合,还要实现同其他社会群体的大联合。
 
二、国际青年运动发展的基本脉络
 
青年运动形成于18 世纪,出现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国家,是各国国内社会政治运动的一部分。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伴随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青年运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国际现象,出现了国际性的青年组织,标志着国际青运的诞生。在此后近百年的历程中,国际青运经历了蓬勃发展、分化对抗、调整整合等几个发展阶段。
 
下面以主要国际青运组织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加以简要介绍。
 
第一个时期:形成阶段(20 世纪初到二战结束)
 
考察国际青运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青年运动在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形成统一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目标以及国际青运组织的建立。20 世纪初,伴随社会主义政党和工会的发展,青年运动已经在各国广泛开展,并且形成了统一的斗争目标,即反对军国主义、反对征兵和反对镇压罢工。1907 年8 月,受第二国际的影响,来自欧洲13 个国家、主张社会民主主义的青年组织的20 名代表,在德国斯图加特召开社会主义青年组织第一次国际代表大会,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组织国际联盟”(此后更名为“社会党青年国际联盟”,以下简称“社青国际”)。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青运组织。
 
社青国际的成立,对组织各国青年开展斗争发挥了积极的领导和推动作用。少共国际(也译作“青年共产国际”)的成立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作用。20 世纪20 年代,在俄国十月革命和列宁主义影响下,蓝狮测速注册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相继成立了共产主义青年组织。1919年11 月,在共产国际的直接领导和推动下,14 个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青年组织在德国柏林召开秘密会议,成立了少共国际。从此,社会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两大阵营的青年运动,在上述两个国际青运组织的领导和推动下,围绕当时最迫切的反对军国主义以及青年工人遭受政治、经济双重压迫等问题开展了斗争,形成了国际性的青年运动。
 
这一时期的国际青运与国际工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思想上主要由左翼思潮主导。右翼青年组织还没有联合起来形成国际性的青年组织和青年运动。同时,受国际形势、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社青国际和少共国际这两个国际青运组织的成员组织、群众基础和影响都有限,青年运动主要还是在各自国家、围绕自身面临的突出问题开展。伴随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社青国际和少共国际分别于1940 年和1943年解散。但他们为各国青年组织的创建、为国际青运的组织和宣传都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积累了活动经验。
 
第二个时期:高涨阶段(二战结束到冷战形成)
 
二战期间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战后国际青运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1945年8月,各国青年和青年组织的代表在伦敦召开“世界青年会议”,建立了“世界民主青年联盟”(以下简称“世界青联”)。世界青联的成员包括当时世界主要国家的各种意识形态、各种政治派别、各种宗教信仰的青年组织,既包括共青团和民主青年组织,也包括自由党、保守党、激进党的青年组织,还包括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青年组织和各国基督教、天主教、犹太复国主义青年组织,代表了来自63个国家3000万有组织的青年。国际青运第一次实现了社会主义运动、要求民主反法西斯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三大潮流的大融合,提出了共同的宗旨和目标:消除法西斯残余,实现和平与安全,争取和维护世界各国青年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动员青年在巩固民主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作用。世界青联的成立标志着国际青运形势高涨。1946年8月,4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学生组织联合成立了同样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学生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学联”),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这一时期国际青运的主流是大团结、大融合。
 
第三个时期:对立阶段(冷战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末)
 
冷战的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共产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尖锐对立,造成了世界青联和国际学联的分裂,国际青运进入对立阶段。世界青联和国际学联采取了反对美英帝国主义破坏和平、准备战争和镇压民族解放运动的鲜明立场,引起北欧一些社会民主党青年学生组织和西方右翼青年学生组织不满,他们指责世界青联和国际学联为苏联对外政策服务。伴随欧洲各国社会党和社会民主党的重建,社会民主主义青年学生组织相继退出世界青联和国际学联,于1946年9 月恢复成立了社青国际。西方右翼青年学生组织也相继退出世界青联和国际学联,并于1949 年8 月和1950 年12 月组成了“世界青年大会”(以下简称“世青大会”)和国际学生会议。国际青运形成三足鼎立的形势。
 
在冷战格局下,世界青联演变成为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年组织,同时联合了其他国家的一些社会主义派别和亚非拉民族民主青年运动组织,主张共产主义,得到苏联支持,势力最大。国际学联与世界青联的立场主张基本一致,可视为“学生组织的世界青联”(以下归入世界青联进行介绍)。世青大会主要是美欧等国的右翼青年组织,蓝狮注册好不好?宣称以联合国人权宣言为行动准则,反对一切形式的极权主义,在意识形态上反共色彩浓厚,得到美国支持。国际学生会议与世青大会的立场主张基本一致,可视为“学生组织的世青大会”(以下归入世青大会进行介绍)。这两个派别是国际青运形成对立格局的主体。社青国际主要由欧洲主要国家的社会主义青年组织组成,宣扬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既反对一切形式的资本主义,也反对以极权方式推行的共产主义,属于当时的中间派和左翼青年运动中的右派,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美国的支持。
 
这一时期国际青运的基调是对立和对抗。世界青联、世青大会和社青国际三大国际青运组织在各种国际场合、各类国际问题上展开争论、攻讦和斗争,努力挖抢对方的成员组织,同时禁止成员组织与对方成员组织之间的接触和交往。各国青年组织主动或被迫选边站,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左翼青年运动与右翼青年运动、共产主义青年运动与社会民主主义青年运动的双重对立。
 
第四个时期:分化改组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到冷战结束)
 
伴随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国际青运进入了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时期。首先是三大国际青运组织在各自内部产生分化。在世界青联方面,伴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论战导致国际工人运动的分裂和中苏对立,其成员组织产生分裂,一派支持中国的观点,一派赞成苏联的观点,一些组织甚至分裂成多个小组织。在世青大会和社青国际方面,在越战升级引发的全球反美浪潮中,《纽约时报》在1967 年2 月爆出世青大会和社青国际得到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支持,引发成员组织的争论、质疑和大量退出。三大国际青运组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凝聚力、影响力和代表性下降的趋势。
 
二是世界青联和社青国际的力量此消彼长。由于当时社会主义国家都照搬苏联模式,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损害了共产主义政党及其青年组织的形象。在这段时间,社会党的影响和队伍不断壮大,社青国际出现很大发展,特别是在拉丁美洲,成为社青国际的一个重要基地。
 
三是世界青联和世青大会、社青国际的对抗有所缓和。苏共二十大以后,在对外政策中提出了一些不同于以前的观点和政策,例如和平、竞赛、缓和等。反映到国际青运上,世界青联在对世青大会、社青国际的关系问题上采取了一些和解步骤,与世青大会的直接对抗减少,并试图与社青国际开展合作。
 
四是亚非拉青年运动的发展壮大。伴随亚非拉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相继取得重大胜利,青年运动在广大新独立国家迅速发展,并且普遍建立了青年组织。这一新发展改变了国际青运传统上主要依靠欧美国家青年组织的局面,亚非拉青年运动组织开始成为国际青运的重要力量。
 
五是青年社会运动的出现。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危机的凸显,西方国家青年运动的非政治化倾向发展迅速,成立了一大批超越政治信仰和意识形态、关注青年自身利益的组织。青年社会运动随之出现,以1968 年法国五月风暴为代表,青年发动了反传统文化、反现行制度的强大的社会运动,对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五个时期:调整阶段(冷战结束到现在)
 
冷战的结束彻底打破了旧有格局,国际青运意识形态和政治色彩明显淡化,围绕青年最关心的和平与发展问题、青年自身问题,出现了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联合与合作的新潮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三大国际青运组织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苏联解体导致世界青联失去了一批重要的会员团体,一度断绝了政治依靠和经济来源,其成员组织或者解散或者改旗易帜。世界青联被迫进行艰难转型。反美反帝、反全球化和支持民权运动成为新时期世界青联号召青年开展斗争的三大旗帜。从代表性看,世界青联目前主要代表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受损的青年,群众基础主要是社会边缘群体,影响力大幅度下降。世青大会方面,由于西方青年组织大多数退出,其成员组织以发展中国家青年组织为主,主要围绕青年就业、健康、培训等发展中国家青年面临的实际问题开展活动,政治色彩淡化,突出交流和服务功能。社青国际有效把握世界青联分化改组的契机,积极接收和改造原属共产主义阵营或亲共产主义的青年组织,推动社会主义青年运动在各大洲发展。特别是进入21 世纪,伴随社会党、社民党在全球50 多个国家上台执政,社青国际的影响力不断上升,成为目前国际青运中最重要的组织力量之一。
 
第二,国际青运的主要力量发生重大变化。第三世界、不结盟国家的青年组织发展迅速,成为国际青运的一支重要力量。非政治性青年组织、社会团体在国际青运中开始发挥作用。越来越多的青年不再参加机制化的青年组织,而是根据个人兴趣和利益,选择性地参与青年运动和大型社会活动,成为国际青运的新生力量。
 
第三,国际青运的主题发生重大变化。西方国家青年运动的非政治化倾向深入发展,蓝狮平台设备女权运动、生态保护运动、反战和平运动、同性恋权利运动、争取经济权利运动等青年社会运动蓬勃发展。发展中国家青年运动出现分化,部分青年组织继续为争取民主和人权而进行斗争,多数青年组织开始关注青年就业、健康等社会问题。
 
第四,合作成为国际青运的新潮流。青年是受全球化影响最大的社会群体。面对全球化给青年群体带来的共同挑战,意识形态、政治派别的差异在青年运动中下降到次要地位,国际青运中出现了以对话代替对抗、以合作代替竞争的发展趋势。
 
 
 
三、国际青年运动发展的总体特征
 
回顾国际青运的百年发展史,这一运动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多样性:与国际工运相比,国际青运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在意识形态上具有多流派,在政治思想上具有多立场,在组织形式上具有多中心,在参与方式上具有多形态,在运动主题上具有多目标。
 
二是探索性:参与国际青运的各派别,他们的目标从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对社会、文化、青年权益方面的理解和要求都不同。但从一个高度抽象的角度看,各类青年运动都是青年探索理想和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的一种运动。
 
三是先导性:在探索过程中,由于青年是新生的、增长中的社会力量,往往并不直接反映所属或将属的阶级的利益,因而国际青运往往能够体现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倡和推广一些新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规范、生活方式,引领社会变革的发展方向。
 
四是激进性:青年一代更崇尚自由,更容易接受社会和文化上的变革,对政治、人权及社会变革等敏感问题抱有更激进而富有理想色彩的想法。因而国际青运往往具有改革社会、批判现实的本质特性,尤其在社会矛盾表现为根本对立的时代,容易将各种以推翻现存社会政治制度为目标的革命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纲领和思想依据。
 
五是自发性:从起源和根本属性上看,国际青运是青年自我发起、自发参与、自主联合的一种运动。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就是国际青运在政治或社会运动中始终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既与主流社会相互联系又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斗争目标上具有青年的特点、代表青年的利益、体现青年的主张。
 
六是依附性:从实践上看,国际青运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在思想上,国际青运始终依附于某种社会思潮或主流的社会运动,例如20 世纪初的国际工人运动、20 世纪60 年代的反美反战运动、当前的新社会运动等,具有鲜明的时代属性。在经济上,大多数青运组织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需要从政府、政党以及其他支持机构中争取经费支持。
 
七是工具性:从历史经验上看,国际青运往往被政治力量利用和支配,并且决定它发展的趋势和性质。冷战期间世界青联与世青大会的对抗,客观上体现了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共产主义两大意识形态和政治力量对国际青运的操纵。一些国家和利益集团一直把国际青运用作影响青年和进行渗透的手段,近期的典型例子就是在东欧中亚一些国家发生的颜色革命。
 
最后这三个特征看似矛盾,却有着规律性的内在联系,在国际青运的不同阶段也会存在表现程度的差异。例如在冷战时期,国际青运的突出特征是作为工具为意识形态斗争和美苏两极争霸服务,但在亚非拉很多国家,青年仍然在自发联合起来,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斗争。因此,在考察国际青运基本特征的时候,我们不能片面地把它们割裂开来,而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在综合分析国际格局、经济社会格局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考量。
 
 
 
四、国际青年运动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考察当前国际青运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和趋势:
 
一是总体缓和,发展不平衡。近年来,出于对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失业加剧等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美国奉行单边主义、推行霸权主义的担忧,一些地区出现了普遍的反美情绪,青年运动浪潮高涨。在拉美,青年民族主义思潮和政治热情高涨,推动多国亲美政府倒台和多个左翼政党在大选中获胜,形成了拉美左翼联盟力量上升的格局。在非洲,青年独立意识和区域合作意识进一步增强,一个以追求和平与发展为目标的非洲青年团结运动正在形成。在中东地区,青年在反对美国干涉、争取民族自决的过程中发挥着先锋作用。但这并不能反映国际青运的全貌。由于青年的组织化程度总体降低,国际青运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仍将面临一个整体缓和、局部热情高涨的局面。
 
二是主权色彩淡化,自由主义和社会化趋势不断发展。传统上,国际青运是在主权国家的基础上进行动员和联合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与主张。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这一基础构成了巨大冲击和挑战。当前,全球化已经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领域,一些问题(如生态环境、人权保护等)逐步超出国界成为全球性问题,人权高于主权的论调上升,非国家行为体开始介入到原本属于国家主权的事务中来。这种变化反映到国际青运中就是主权色彩淡化,国际青运不再单纯体现为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的争夺,出现新的发展方向和定位。一是淡化意识形态斗争,自由主义倾向明显。当前各类国际青运组织纷纷向西方价值观靠拢,标榜民主和人权。二是淡化政治属性,社会化趋势不断发展。在青年社会运动获得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政治性青年组织也开始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和青年事务,通过争取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年的响应和支持,构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广泛联系,以此来实现自身的政治目标。
 
三是利益群体和组织方式多元化,对待全球化的态度成为重要分界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青年组织在不同国家都出现了分层、分领域、分阶段的分化。在阶层上,有以社青国际、国际青商会、高校联合会等为代表,体现主流社会要求的精英青年群体,也有以世界青联、国际学联等为代表,反映弱势人群呼声的边缘青年群体;在领域上,有以社青国际、自由党青年国际等为代表,拥有明确政治纲领的群体,也有以国际青商会、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等为代表,致力于推动青年参与经济发展的群体;在区域上,有以欧洲青年论坛、绿党青年组织等为代表,主要体现发达国家青年需求,更多关注环境保护、青年参与和青年发展等方面问题的组织,也有以世青大会、拉美青年论坛、非洲青年网络等为代表,主要反映发展中国家青年需求,更多关注教育、健康、贫困和就业等方面问题的组织。青年运动的组织方式也更加多样。在传统组织动员方式之外,很多青年自组织和分散的个人通过国际互联网和即时信息平台进行大规模动员和整合。由单一事件引发青年运动的事例层出不穷,这类运动在事件刺激中红火一时,又在事件平息下来后快速归于平静。面对国际青运力量和组织方式的重大变化,各类青运组织进行了重新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对待全球化的态度成为重要分界线。总体而言,受益于全球化进程的青年群体会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发展,主张交流与合作;而在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受损的青年群体则把反对经济全球化作为凝聚青年的重要旗帜,主张平等和人权。可以预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全球化仍将持续对国际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也将是国际青运的主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