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志愿者工作与广州蓝狮代理志愿服务事业

2022-09-03 14:31 admin

 
亚运会志愿者工作与广州蓝狮代理志愿服务事业新发展


 
广州的志愿服务是随着广州改革开放一起成长起来的,从当初单一的服务项目和少量的志愿者队伍,到现在的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模式,服务范围基本涵盖了广州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各级共青团和青年志愿者组织利用网络优势,使志愿服务活动得到持续快速发展。2010 年亚运会将在广州召开,这既是对广州志愿者工作提出的挑战,又是广州志愿服务事业实现新发展的重大机遇。共青团广州市委紧密结合共青团工作和亚运会志愿者工作的实际,就如何利用开展亚运会志愿者工作的契机,进一步推动广州志愿服务事业实现新发展,开展了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
 
一、广州亚运会志愿者工作的新特点
 
广州是中国内地志愿服务的发源地。1987 年,共青团广州市委组织青少年开展“微笑的广州”活动,拉开了广州志愿服务的序幕,开启了全国志愿服务的先河。1995 年,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是广东省第一个市级青年志愿者协会。目前,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69 万余人,全市12 个区(县级市)、12 个市属高校和部分机关、企业单位都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形成了市、区、街(镇)、社区(村)四级志愿服务组织网络。
 
广州亚运会志愿者工作自启动以来,紧紧围绕亚运会“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的办会理念和为亚运会提供“国际化、有特色、高水平、全方位”的志愿服务的目标任务,以“迎接亚运会、争当志愿者、创造新生活”为主题,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规范,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广泛开展城市志愿服务和亚运练兵活动,蓝狮平台网站广州亚运志愿者工作与志愿服务事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 志愿服务事业的管理体制实现新的突破
 
专门成立了广州市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了《广州市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指导委员会工作制度》、《广州市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广州市志愿服务工作会议方案》等一系列正式的工作制度,统筹指导全市志愿服务工作,推动了志愿服务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2. 志愿服务的法规政策产生新的效力
 
积极推动《广州市志愿服务条例》的正式实施,为加快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与国内其他省市已出台的相关法律条例相比较,《广州市志愿服务条例》要求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将志愿服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强化了志愿服务的体制保障。
 
3. 志愿服务的工作体系有了更坚实的保障
 
在全市范围内施行《关于落实区(县级市)志愿者工作经费的通知》,首次将志愿者工作经费正式纳入财政年度预算。专门成立志愿服务基金会和广州市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从财政、人力资源方面提供强大的后盾。建立注册志愿者数据库,实现数字化管理,提高志愿服务信息化水平。
 
4. 志愿服务的文化传播有了全新的平台
 
建立以虚拟代言人“扬扬”为代表的志愿文化专用标识系统,组建志愿文化传播中心,建设广州志愿文化广场,开发系列游戏、屏保、待机画面、钥匙扣、手机绳、徽章等志愿文化产品,编印出版《志愿者专刊》、《玫瑰香》、《志愿时空》等关于志愿服务的系列刊物,大力弘扬了志愿精神,促进了志愿文化的广泛传播。
 
 
 
二、广州市志愿服务事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广州市志愿服务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志愿服务在民众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但是,调查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志愿服务的需求日益加大,广州志愿服务事业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1. 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知有待进一步深化
 
广州是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先行区”之一,志愿服务的人文气息较为浓厚,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同度也相对较高。虽然大部分市民对志愿者、志愿服务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仅仅停留在表面认知上,多数人还把“志愿服务”简单等同于“学雷锋”、“做好事”,对志愿服务的概念、价值、特征以及一些具体的相关知识都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对具体的志愿者组织以及他们的工作情况还缺乏了解,只是有一个泛指意义上的认识,真正接触过志愿服务组织的则很少。另外,由于缺乏整体及全面的推广和配合,民众往往只停留在认知层面,没有全面及足够的途径参与其中,民众多以为这只是一般青少年的社会活动或社会实践,因而缺乏志愿服务参与的广泛性,参与主体多以青少年尤其是在校青少年学生为主的现象依然存在。据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2008 年所作的一项调查,有41.17%的市民从来没有参加过志愿服务,有48.03%的市民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可以参加志愿服务[1]。广州志愿服务尚未达到与社会现实生活高度接轨的程度,社会参与度还低于社会对于志愿服务的实际需求。
 
2. 志愿者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志愿者培训是提升志愿者素质和志愿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广州市在册志愿者数量已达69 万,累计提供志愿服务超过1.8 亿小时,但接受过培训的仅占10%。调查显示,在被访的志愿者中有36.5%的人未接受过任何培训,61.8%的志愿者希望得到专业技能的培训,而这种需求大多数得不到满足,蓝狮公司很多志愿者仅凭满腔热情和爱心从事志愿服务[2]。由于缺乏专业的志愿服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志愿者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就影响到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的质量。尤其是随着城市文明水平的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不断进步,志愿服务理念的日益普及,广大市民对志愿者的素质和志愿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如何为社会提供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和高质量的志愿服务,成为广州志愿服务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3. 志愿者权益保护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
 
志愿者在开展服务活动时,会发生一些志愿者本身权益受到损害的现象,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和保护,就可能挫伤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调查数据表明,20.0%的志愿者在服务活动中受到不同程度的身体方面的损伤;23.9%的志愿者在服务活动中受到不同程度的精神方面的伤害[3]。许多志愿服务组织管理者反映,当志愿者受到误解、斥责和责骂时,心理感到极大的委屈也不能反击,只能忍气吞声。服务过程不论是发生碰伤、擦伤、扭伤等,只有自己解决困难或者由其他志愿者帮忙,甚至要购买志愿服务过程中的意外保险也没有保险公司愿意提供保险业务等。如果缺乏权益保护,志愿者的积极性就容易受到挫伤,持续发展下去必然不利于志愿服务事业的长远发展。
 
4. 志愿服务的社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社会化的志愿服务,就是允许和鼓励社会各种因素参与志愿事业。广州志愿服务已经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在社会化程度上还存在明显不足,如何利用社会网络解决志愿服务的供需对接,利用社会组织解决志愿服务的队伍建设,利用社会资源解决志愿服务的发展瓶颈,利用社会力量解决志愿服务的环境制约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有些部门在推进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混淆了“裁判员”和“运动员”的角色,既掌握政府资源资助志愿组织,又利用政府资源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这样就会使社会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发展成为政府部门控制的专门志愿服务。同时当前的志愿服务除服务重大活动外,主要以帮扶困难和弱势群体为主,虽然服务项目不断被发掘,但从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角度看,志愿服务项目还比较单一,缺少对社会课题和社会需求的深入、可行性系统分析,难以为公民有效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可行途径。
 
5. 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广州志愿服务事业虽然发展较快,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是规范管理和激励机制方面还有所欠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志愿服务的组织和个人往往各自为政,除了青年志愿等部门,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和服务规范,造成志愿者流失率高,坚持志愿服务持续时间不能持久,志愿者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不够强,这是困扰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主要难题。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与广州市义务工作联合会都尝试开展服务拓展工作,尽力探索和创新,但都没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观念、组织人事、活动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缺乏独立运作的能力,在志愿者注册制度、志愿者管理、评价表彰体系的规范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以开展亚运会志愿者工作为契机
 
推动广州志愿服务事业新发展2010 年广州亚运会是向国际社会宣传广州、推介广州、展示广州形象的大好机遇,更是一个宣传志愿服务精神、推动广州志愿服务事业长远发展的有利契机。面临着新挑战、新机遇,广州志愿服务事业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 健全志愿服务体制机制
 
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建立科学有效的志愿服务领导、管理和运行机制。广州亚运会志愿者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在总结以往亚运会志愿者工作经验和学习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志愿服务的领导、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探索和研究,不断提高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水平。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团运作、公众参与的志愿服务新模式,加强志愿者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团体志愿者、单位志愿者、家庭志愿者等新型志愿服务组织,引导草根志愿者组织规范化发展,大力培育民间志愿者组织,逐步形成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有机结合的多元化志愿者组织体系,强化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能力。推行专业社会工作者负责管理志愿者组织的有效方式,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志愿时数制度,加强对志愿服务项目的评估和考核,督促指导志愿者组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依法加强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的管理,积极推动志愿者组织的规范化、专业化、多元化、系统化发展。
 
2. 创新志愿服务发展方式
 
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必须坚持事业化发展与项目化运作相结合,坚持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推进相结合,紧扣城市发展的主题,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民生实际,发挥共青团等各类公共组织的动员优势,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形成“事业化发展、项目化运作、组织化动员、社会化推进”的志愿服务工作新模式。亚运志愿服务中打造的“大拇指行动”和“亚运志愿信使”等志愿服务品牌,就是按照这种模式运作的成功范例。事业化发展,就是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事业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就是要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愿望出发,切实把志愿服务与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结合起来,规范项目的立项、管理及评估等流程,巩固传统项目,拓展创新项目,促进志愿服务的个性化、专业化、品牌化,逐步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式志愿服务项目库。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基金的作用,引入项目评估竞争机制,强化服务质量管理,打造优质服务品牌。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推进,就是要一方面发挥各类公共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的动员优势,另一方面要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运用和吸纳各类社会资源参与志愿者工作和活动,从而既能很好地发挥志愿者组织的功能,扩大志愿服务的基层组织覆盖,蓝狮注册流程又能很好地发挥志愿者组织的凝聚功能,提高志愿服务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3. 拓展志愿服务发展资源
 
人才资源和适当的资金保障是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将志愿服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制定鼓励政策,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鼓励企事业单位、公募基金和公民个人对志愿活动进行资助,形成多渠道、社会化的筹资机制。积极推广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向志愿组织提供项目运作资金的做法,建立志愿服务战略合作关系和项目赞助体系,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志愿服务提供资金和人力支持。争取行政主管部门和税务主管部门依法落实社会捐赠者享受税收优惠相关政策,明确税收优惠政策内容和操作办法。大力培育志愿服务人才资源,努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为广州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通过有效的方式保留亚运志愿者骨干队伍,充分发挥志愿者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人士参与志愿服务。建立志愿者培训的常态机制,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提升志愿者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使参与志愿服务成为志愿者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渠道。建立健全志愿者权益保护激励制度,建立志愿者服务保险基金,指导支持各级志愿者组织聘请法律顾问,提高志愿者的法律意识,维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4. 倡导志愿服务文化理念
 
广州亚运会是亚洲规模最大、最隆重的一项体育盛事,参与亚运、奉献亚运是广州、广东省乃至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要充分利用亚运机遇,把志愿精神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力培育和倡导志愿文化,提高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同度。切实加大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大众传媒的作用,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引导人们尊重志愿者和志愿者的劳动,使志愿服务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和认同。要把志愿精神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意识。要精心组织开展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大家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享受心灵快乐、理解志愿精神、体验志愿文化、弘扬文明风尚。